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公司簡介
企業文化
資質榮譽
產品展示
除草劑
殺蟲劑
殺菌劑
植物生長調節劑
農用助劑
新聞資訊
公司新聞
行業動態
信息公開
營銷網絡
技術文檔
最新產品
聯系我們
(精)草銨膦投建項目眾多,關鍵中間體產能不斷擴張
據Phillips McDougall、KLEFFMANN以及中農縱橫預測數據,草銨膦全球銷售額從2012年的4.5億美元升至2020年的10.50億美元,是增長最快的非選擇性除草劑。機構預測,草銨膦未來市場價值的增加將主要受益于:全球百草枯禁限用的不斷擴大、草甘膦抗性問題的持續以及耐草銨膦轉基因作物的持續推廣,尤其是我國正在從政策層面有序推進轉基因作物產業化這3個方面。 我國自2016年禁用百草枯后,國內廠商開始積極布局草銨膦生產線,目前仍有大量產能在規劃中或建設中。廣發證券在2020年出版的報告中指出,市場對于草銨膦的供給端認知存在偏差,雖然近幾年草銨膦產能不斷攀升,2018—2019年是草銨膦新產能集中釋放時期,但實際上行業新投產產能多數屬于中間體(甲基亞膦酸二乙酯)—草銨膦環節,而核心中間體(甲基亞磷酸二乙酯)環節的產能由于技術難度原因,產能擴張速度將慢于草銨膦環節。 然而,近兩年伴隨著草銨膦和精草銨膦規劃項目屢屢出現的還有甲基亞磷酸二乙酯新建項目。大部分為草銨膦生產企業配套規劃建設的田基亞磷酸二乙酯項目,該中間體產能的擴張正在鑼鼓喧天的草甘膦和草銨膦市場掩映下悄然發生。 近兩年,規劃或建設草銨膦項目的企業超過13家,總產能超過16.2萬噸:規劃或建設精草銨膦項目的企業超過5家。 田基亞磷酸二乙酯是一種重要的農藥、醫藥以及合成材料的有機化工中間體,不僅可以用于合成滅生性除草劑草銨膦等、有機磷類農藥如烷基硫逐膦酸酯類殺蟲劑,還可用作合成阻燃劑、建筑材料等原料或添加劑。近兩年,田基亞磷酸二乙酯項目規劃或已建設的項目總產能超過17.8萬噸。一部分為草銨膦或精草銨膦原藥企業配套建設,一部分為中間體企業投建。此前,田基亞磷酸二乙酯產能主要集中在湖北等地,隨著未來新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湖北、山東、內蒙古、寧夏等都將分布有甲基亞磷酸二乙酯產能。 有企業采用鋁法工藝生產甲基亞膦酸二乙酯:以氯甲烷、三氯化磷及鋁粉等為原料先生產得到甲基二氯化膦,再與無水乙醇進行酯化反應得到田基亞膦酸二乙酯。采用該工藝的企業有新安股份、洪湖一泰、磐石稼亨寶、內蒙古浩普科技、甘肅濱農、山東合益豐、遼寧佳加隆等。 還有企業采用的工藝路線為:以甲烷、三氯化磷、四氯化碳為原料,經高溫反應,產物多級精餾后得到二氯化磷中間體。然后和乙醇、液氨經酯化、精餾合成田基亞膦二乙酯。
發布時間
2022-08-08
2022年中國農藥市場現狀及有利因素預測分析
市場現狀 1.產量 我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由2016年的377.8萬噸變化至2021年的249.8萬噸,近年來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在2016年達到峰值后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19年及2021年出現回暖。2021年12月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23.2萬噸,同比下降2.9%,同比增長率保持下降。2021年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為249.8萬噸,同比增長7.8%,產量恢復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中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將達到284.8萬噸。 2.登記情況 發展綠色、可持續的植物保護產業是各國農藥管理部門追求的共同目標。農藥登記是各農藥企業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是農藥企業取得發展的基礎和獲得核心競爭力的最有效方式。2020年新增農藥登記848個,相比于2019年,同比增長267.1%。農藥登記是農藥產品進入市場的重要通行證,因而中國農藥登記數量及結構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規政策的變化、市場的需求和外部市場環境的趨勢和現狀。 有利因素 1.強監管引導行業優勝劣汰,未來發展逐步規范有序 伴隨國家“供給側改革”政策引導、新《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行業競爭加劇以及資源、環境約束機制強化等多因素疊加影響,我國農藥行業將繼續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產品結構將不斷優化。未來我國農化行業整合速度加快,農藥行業分工和協作將更加合理,部分技術創新能力較差、產品品質不過關、生產工藝落后的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成為我國農藥行業的主導力量,行業未來發展逐步規范有序。 2.高效、低毒的農藥成為重要發展趨勢 隨著人類社會對環境生態保護意識、食品安全意識的日益提高,社會大眾對農藥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提出越來越嚴格的要求,環保、高效、低毒、低用量甚至超低用量的農藥品種逐漸取代常規農藥。高效、低毒的環境友好型農藥將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為生產低毒農藥、規模較大、生產工藝和技術領先的廠家提供了擴大市場份額、提升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良好機會,有利于我國農藥行業整體的產品升級和技術進步。 3.制劑、原藥一體化發展成為加強農藥企業綜合實力的主動選擇 隨著國家對“三農”的大力支持,規模小、研發技術水平薄弱的制劑企業被優勢企業整合,同時上游農藥原藥生產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我國農藥制劑行業迎來結構調整期。為了確保供應鏈穩定并提升制劑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部分制劑企業逐步向上游原藥領域延伸。同時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部分實力較強的原藥企業開始進入制劑領域;隨著行業縱向一體化的發展。目前農藥行業內海利爾、利民股份、長青股份、揚農化工、豐山集團、中農聯合等眾多知名公司均在原藥、制劑領域進行了一體化布局,未來國內農藥行業將呈現原藥、制劑一體化發展的趨勢。
2022-08-02
開具原藥來源證明需注意的八個方面
開具原藥來源證明可以說是農藥登記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僅需要成本支出,還需要花費不小的精力。因此,在開具原藥來源證明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內容: ① 開具的原藥來源證明的原藥產品必須在登記有效期內; ② 原藥來源證明的形式可以為以下任意一種或幾種:原藥來源證明、原藥購貨發票、原藥購銷合同; ③ 原藥來源證明可以是原件,亦可以是復印件加蓋公章; ④ 原藥來源證明的內容與材料中所述的原藥的信息應當一致; ⑤ 原藥來源證明中不能含有“××噸”“有效期至××年”等字樣(建議按照規定的樣板進行開具); ⑥ 登記用于衛生的原藥不能用作大田的制劑產品的原藥,即WP的原藥不能作為PD的制劑產品的原藥來源; ⑦ 專供出口的原藥廠家不能為國內登記的產品開具原藥來源證明; 8原藥來源證明出具單位與登記證擁有登記必須一致。
2022-07-27
綜述 | 納米農藥劑型與其減施增效機理研究進展
傳統農藥劑型利用率不高,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發展高效、安全的農藥新劑型對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納米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現代植物保護開辟了新的應用前景。利用納米材料與技術構建納米載藥系統,可有效提高農藥利用率,減施增效,降低農藥殘留與環境污染。 本文對納米農藥的主要劑型和增效機理進行綜述,對目前納米農藥存在的問題與應用前景進行了探討。納米農藥能夠顯著改善農藥有效成分的分散性和穩定性,促進對靶沉積與劑量轉移,減少流失和降解,進而降低農藥施用劑量和施藥頻率。目前納米農藥的研究仍處于初期階段,在規模化制備、定性與定量檢測以及相關評估法規等方面仍需進一步研究完善。 發展高效、安全的綠色農藥對于緩解當前的農藥殘留與環境污染、促進農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農藥研發工作中,新型農藥化合物創制愈發困難,而通過先進的劑型加工方法改善農藥的使用性能,充分發揮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與效能,已經成為農藥減施增效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隨著納米科技的迅猛發展,納米尺度 (1~100 nm) 的材料因尺寸小、結構特殊而具有許多新的理化特性,如小尺寸效應、大比表面積、高反應活性以及量子效應等。這些特性使得納米材料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電子、能源、醫學和生命科學等領域。過去20年中在這些領域積累的知識已逐漸轉移并應用于農業領域,形成了一個十分活躍的新興交叉學科。其中,利用納米材料與技術發展納米農藥新劑型,是應用領域研究熱點之一。利用納米材料與制備技術,將農藥原藥、載體與助劑等加工成更為高效的新劑型產品,有利于改善難溶性農藥的分散性、穩定性與生物活性,促進農藥對生物靶標表面的黏附性與滲透性,保護環境敏感型農藥,減少流失與分解,控制藥物釋放速率,延長持效期,降低其在非靶標區域和環境中的投放量與殘留污染,從而實現農藥的減施增效。2019年,納米農藥被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 (IUPAC) 評為將改變世界的十大化學新興技術之首,美國環保署 (EPA)、歐盟以及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等國際組織和機構已經陸續頒布了關于納米農藥生產、使用及安全性評價等方面的管理規則。鑒于納米農藥發展迅猛,本文擬對納米農藥的主要劑型和增效機理進行歸納,探討納米劑型在農藥減施增效中的應用前景。 納米農藥劑型 目前國際上對于納米農藥暫時沒有統一的定義。Kah 等廣義地將粒徑小于1000nm,或以“納米”為前綴,或具有與小尺寸相關的新特性的農藥劑型定義為納米農藥。納米農藥主要有以下兩種加工方式: 1) 將農藥活性物質直接加工成納米尺度粒子,如微乳劑、納米乳、納米分散體; 2) 以納米材料為載體,通過吸附、偶聯、包裹、鑲嵌等方式負載農藥,構建納米載藥系統,常用的納米載體材料有高分子聚合物、固體脂質體、二氧化硅、層狀雙氫氧化物、粘土和無機碳等,可構建納米微囊、納米微球、納米膠束、納米凝膠和納米纖維等農藥劑型。 此外,一些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的納米顆粒具有殺菌和催化降解功能,與農藥復配使用可提高農藥的功效。納米農藥劑型示意圖見圖1。 近10年來,以高分子聚合物為載體的納米農藥制劑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它們有望在降低農藥用量的同時實現活性物質的對靶釋放。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被用作納米農藥的載體。這些聚合物通常易于降解,不會造成二次污染,來源廣泛且價格低廉。由于高分子聚合物表面功能基團種類繁多,可對其進行修飾改性,從而優化載體的性能。目前常用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物載體有殼聚糖、海藻酸鈉、淀粉、纖維素和環糊精等多糖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有聚乙二醇(PEG)、聚乳酸 (PLA) 和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 ε-己內酯 (PCL) 和聚-β-羥基丁酸(PHB) 等。 微乳劑Microemulsion 微乳劑是由農藥原藥、表面活性劑與增溶劑的共混物、助表面活性劑 (通常為中鏈脂肪醇) 和水等組分混合后,形成的光學上各向同性、熱力學上穩定且經時穩定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體系,其粒徑通常在6~50nm之間。傳統乳液在制備時需輸入大量的能量,但微乳劑只需加水輕微攪拌即可自發形成。農藥微乳劑分散度極高,因含有相當量的表面活性劑,用水稀釋后噴霧液體的表面張力可得到有效降低,噴霧液滴小,到達植物葉片表面后不易發生反彈,更易附著、潤濕、鋪展和滲透。微乳劑中以水代替了大量有機溶劑,減少了有機溶劑在農藥制劑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的各種弊端,從而避免和減少了環境污染,其作為一種水基性的新劑型已受到廣泛關注。先正達公司已上市多種微乳劑產品,包括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殺菌劑等。戴域等采用半葉枯斑法,對毒氟磷微乳劑和30%毒氟磷可濕性粉劑進行的室內生物活性測定結果表明,微乳劑有更好的光解穩定性,并且使用過程中未發現對植株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使用較安全且生物活性較高。劉衛國等研究了阿維菌素乳油、水乳劑以及微乳劑在甘藍葉片上的潤濕展布性能。結果表明,微乳劑在葉片上的潤濕鋪展程度最好,且持留量最多。但是,目前農藥微乳劑存在表面活性劑用量大 (通常為20%左右)、可用表面活性劑種類有限、農藥有效成分含量低以及控釋和靶向傳輸性能不突出等局限性,有待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納米乳Nanoemulsion 納米乳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等形成的粒徑在20~200nm之間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熱力學相對穩定的均相分散體系。納米乳與微乳劑最大的區別在于其處于熱力學亞穩定狀態,而且比微乳劑具有更低的表面活性劑添加濃度 (質量分數為5%~10%)。納米乳可提高農藥的水溶性和分散性,降低有機溶劑的使用量;表面活性劑和助劑的存在可降低液滴的表面張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農藥在靶標表面的附著、沉積和滲透,有效提高生物利用率。Lim等制備了草甘膦異丙胺鹽納米乳,并以寬葉十萬錯Asystasiagangetica等雜草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其在雜草葉面上的沉積效果。結果表明,農藥在雜草葉面的沉積效果明顯改善,農藥利用率得以提高。SureshKumar等對氯菊酯納米乳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納米乳的功效明顯高于只含活性成分的乳液,并且對非靶標生物 (如土壤細菌和植物等) 的影響有所減少,說明納米乳在提高農藥利用率的同時也更加安全。 納米乳的制備方法有高能耗法和低能耗法,高能耗法包括高速剪切、高壓均質、超聲破碎和微射流等,通常對機械設備有較高的要求;低能耗法是納米乳制備方法研究的重點之一,包括自乳化法、相反轉法和溶劑置換法等。此外,納米乳的穩定機理以及性能精準可控的制備方法也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納米分散體Nanodipersion/Nanosuspension 納米分散體是將難溶于水的有機農藥化合物,利用研磨、熔融乳化法、微沉淀法、溶劑揮發法結合噴霧干燥、冷凍干燥等方法等直接加工成納米顆粒的粉劑,或分散于水中形成納米混懸劑,其顆粒粒徑通常在50~200nm之間。納米分散體能夠改善難溶性農藥在水中的均勻分散度,有助于增強農藥在植物葉面的滲透性與黏附性,提高農藥的生物利用度,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農藥殘留造成的污染,同時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和安全性。Yang等采用納米乳液固化法制備了15%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固體納米分散體,其平均粒徑為96.6nm,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經過對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與蟲Myzus persicae (Sulzer)的生物測定發現,其比微乳液與水分散粒劑的殺蟲活性高;Cui等采用微沉淀與凍干技術制備了阿維菌素固體納米分散體,平均粒徑為188nm,其在水中的懸浮性優于傳統的水分散粒劑,對小菜蛾的殺蟲活性是水分散粒劑的1.5倍以上。 納米分散體的制備需要專業化的設備,能耗也相對較高。目前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設備應用開發的基礎上,利用微沉淀法、超臨界流體法和微射流法等重現性好的工藝制備納米分散體已逐漸受到重視。 納米微囊Nanocapsule 納米微囊是通過界面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納米沉淀法、層層組裝法或膜乳化法等,將農藥包裹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膜內形成的農藥納米載藥系統。納米微囊具有明顯的核-殼結構,粒徑通常為100~1000nm,制備工藝對其粒徑影響較大。納米微囊能夠抑制田間環境因素所造成的農藥分解和流失,提高化學穩定性,降低農藥接觸毒性、吸入毒性等藥害,減輕對人畜的刺激性;納米微囊釋放能力可控,可以提高農藥利用率,延長農藥持效期;納米微囊載體材料表面基團種類豐富,可針對靶標特性對其進行改性修飾,提高載藥系統的對靶沉積效率,從而減少施藥量和施藥頻率,減輕農藥環境污染。Liu等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為囊材,通過膜乳化法制備了粒徑為680nm的環境友好型高效氟氯氰菊酯控釋納米微囊,其載藥量高達40%,與原藥和市售微囊相比,此載藥系統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持續釋放時間明顯延長,對小菜蛾的生物活性顯著高于市售微囊。Saini等以海藻酸鈉為囊材合成了粒徑為138nm的啶蟲丙醚納米微囊,生物測定結果表明,其對棉鈴蟲 Helicoverpa armigera 的胃毒效果分別是原藥和市售乳油的2.26倍和6.2倍,觸殺效果分別是原藥和乳油的1.88倍和3.13倍。已有研究表明,納米微囊的藥物釋放速率可隨著粒徑的減小而增大,然而,提高納米微囊中藥物的負載率是一個技術難點。納米微囊是納米農藥制劑研究的熱點,大部分研究工作著重于開發新材料,構建具有不同特性的納米微囊,此外納米微囊的生物活性評價以及環境安全性評價也是未來的研究重點。 納米微球Nanosphere 納米微球中的農藥活性成分均勻分布于納米載體材料中,沒有明顯的核-殼結構,其粒徑范圍較大,通常為50~ 000nm。以高分子聚合物為載體的納米微球制備方法通常與納米微囊相似。固體脂質體、多孔二氧化硅和粘土等材料也常用作納米微球的載體。納米微球一方面能儲存和保護農藥活性成分,提高藥物穩定性并延長持效期,從而減少施藥劑量和頻率;另一方面可有效減少農藥活性物質與非靶標生物的接觸,避免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納米微球載體種類豐富,可根據防治靶標的特性選擇適合的載體,并進行改性或修飾,實現匹配有害生物發生規律與防控劑量需求的農藥長效緩釋與可控釋放,提高藥物的劑量轉移效率。Kumar等制備了負載吡蟲啉的海藻酸鈉納米微球,并對防治秋葵葉蟬Amrasca biguttulabiguttula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與市售劑型相比,納米微球的藥效更高且持續時間更長;此外,吡蟲啉納米微球對Vero細胞的毒性低于市售制劑。Frederiksen等制備了γ-氟氰菊酯的固體脂質體納米微球,雖然其殺蟲活性與市售乳油劑型相似,但其對魚類和水蚤的毒性分別比乳油制劑低10和63倍。Wang等以新型多孔二氧化硅納米顆粒作為納米載體來負載阿維菌素,通過改變二氧化硅納米顆粒的多孔結構,改善了阿維菌素的可控釋放性、光穩定性和水溶性。納米微球載藥系統制備工藝多種多樣,制備方法的改變,即可導致粒徑和載藥量的變化。因此,發展穩定的生產工藝是未來研究的重點。此外,納米微球田間應用的緩釋性能、藥效功能和環境安全性評價方法、模型和規則也需不斷完善。 納米膠束Nanomicelle 當兩親性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濃度高于其臨界膠束濃度 (cmc) 時,便可以自組裝成具有核-殼結構的聚集體——膠束。納米膠束的粒徑多在10~100nm,粒徑大小主要取決于共聚物的分子質量和制備方法等。納米膠束多用作難溶性農藥載體,提高難溶性藥物的分散性。 制備膠束的材料種類繁多,可根據農藥作用方式和有害生物發生規律,制備環境響應型緩控釋載藥系統,從而降低農藥使用劑量,減少對非靶標生物和環境的影響。Zhang等以兩親嵌段共聚物聚環氧乙烷-b-聚己內酯 (PEO-PCL) 為載體制備了粒徑為97.2nm的蓖麻堿納米膠束,其熱力學穩定性優于Tween-80 膠束,納米膠束對朱砂葉滿Tetranyc
2022-07-25
茚嗪氟草胺市場與發展
三嗪類除草劑是一類歷史悠久的除草劑,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上市的三嗪類除草劑品種有13個,其中有11個品種在20世紀50~70年代上市,另外2個品種三嗪氟草胺和茚嗪氟草胺分別于2006年和2011年上市。三嗪類除草劑盡管受到殘效期長、地下水中檢出、部分地區登記取消等不利因素影響,但得益于復配劑的廣泛使用,草甘膦抗性雜草發展等,近年來保持穩定的增長速率,并于2019年創下全球銷售額14.15億美元的新高,2014—2019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6%。 茚嗪氟草胺(indaziflam)是最新開發的一款三嗪類除草劑,由拜耳公司研發。其除草譜廣、持效期長,且對抗性雜草有效;與其他上市的三嗪類除草劑相比,其有效成分用量低。 01理化性質及毒性 茚嗪氟草胺(indaziflam)開發代號BCS-AA10717,商品名Alion、Specticle、Becano、Esplanade 200SC等。其IUPAC名稱:N-[(1R,2S)-2,3-二氫-2,6-二甲基-1H-茚-1-基]-6-[(1RS)-1-氟乙基]-1,3,5-三嗪-2,4-二胺;CAS登錄號:950782-86-2;730979-19-8(異構體A)、730979-32-5(異構體B);相對分子質量:301.37;分子式:C16H20FN5。 茚嗪氟草胺純品為白色至淺褐色粉末。熔點:183℃;蒸氣壓:2.5×10-8Pa(20℃);亨利常數(25℃):2.69×10-6?Pa·m3/mol。相對密度(20℃)1.23。水中溶解度(20℃):2.8 mg/L(pH 9);有機溶劑中溶解度(20℃):丙酮中55 g/L、乙腈中7.6 g/L、乙醇中13 g/L、正庚烷中0.032 g/L。茚嗪氟草胺在土壤中具有持久性,土壤降解DT50為150 d(典型)。水中光解速率中等,DT50為5 d(pH 7)。 茚嗪氟草胺對哺乳動物和鳥類低毒。大鼠急性經口LD50>2,000 mg/kg,大鼠急性經皮LD50>2,000 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2.3 mg/L。對山齒鶉(Colinus virginianus)LD50>2,000 mg/kg。對家兔皮膚和眼睛無刺激性,無皮膚致敏性。 茚嗪氟草胺對赤子愛蚯蚓(Eisenia foetida)急性毒性為低毒,LD50>2,000 mg/kg;慢性毒性中等,NOEC為34.0 mg/kg。對蜜蜂低毒,急性接觸LD50>100 μg/蜂。 02作用機理及應用 茚嗪氟草胺是由德國拜耳公司開發的一款三嗪類除草劑,為纖維素生物合成抑制劑(CBI),通過抑制細胞膜的生物合成,從而影響植物分生組織生長,起到除草效果。土壤施用后,其經由植物下胚軸吸收,抑制新生根和葉生長,莖葉部黃化,最終導致雜草枯死。 茚嗪氟草胺具有殺草譜廣、持效期長、用量低等優點,多用于土壤處理,也可采用葉面噴霧使用。茚嗪氟草胺用于多年生柑橘、葡萄、果樹、堅果、甘蔗、草坪、高爾夫球場、觀賞植物、圣誕樹,以及森林、工業種植園等,防除80多種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包括難防雜草馬唐、牛筋草、早熟禾等。其還是一款抗性管理工具,對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劑、草甘膦、三嗪類除草劑、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劑類除草劑雜草有效。 茚嗪氟草胺是最新開發的一款三嗪類除草劑,目前無其他新三嗪類除草劑在研。與其他三嗪類除草劑老品種相比,茚嗪氟草胺用量低,有效成分用量僅為25~100 g/hm2。 拜耳公司開展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顯示,茚嗪氟草胺對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的持效期長達6個月。應用該產品不僅能減少除草劑用量、使用次數,節省勞動力,還有助于減少用水量、機械應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等。 茚嗪氟草胺既可以苗前單獨使用,也可和其他苗后除草劑復配用于苗后除草。其配伍品種包括敵草快、草甘膦、異噁唑草酮、2,4-滴、麥草畏、五氟磺草胺、砜嘧磺隆等。 03市場開發 2009年2月,茚嗪氟草胺在美國雜草科學學會第49屆年會上公開;2010年首登,2011年上市。其2019年的全球銷售額為0.82億美元;2014—2019年復合年增長率為5.1%。茚嗪氟草胺現主要銷售市場在北美自由貿易區、拉丁美洲、亞洲,美國是其主要國家市場,其在巴西、日本、智利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茚嗪氟草胺是重要的果蔬、梨果用除草劑,2019年列全球果蔬用除草劑第4位,梨果用除草劑第5位。 3.1 ?在美國的登記 茚嗪氟草胺2010年在美國登記,這也是該有效成分的全球首個登記,商品名Specticle,2011年上市,用于草坪防除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自茚嗪氟草胺在美國取得其全球首個登記后,其產品在美國密集上市,申請登記企業包括拜耳和SBM公司。 茚嗪氟草胺在美國的登記產品數量多,應用范圍廣泛,既用于草坪、柑橘、堅果樹、葡萄、梨果、核果等,也用于道路、人行道、庭院等非農領域;應用方式以土壤處理為主,也可噴霧施用。在美國,茚嗪氟草胺是重要的草坪、葡萄用除草劑。 茚嗪氟草胺在美國上市的主要復配產品有:茚嗪氟草胺+敵草快+草甘膦三元復配劑Specticle Total等;聯苯菊酯+麥草畏+茚嗪氟草胺+五氟磺草胺四元復配劑;麥草畏+茚嗪氟草胺+五氟磺草胺三元復配劑;茚嗪氟草胺+砜嘧磺隆復配劑等。 2020年,茚嗪氟草胺、砜嘧磺隆復配水分散粒劑Rejuvra?獲得美國登記,用于柑橘、葡萄、梨果、堅果等,以及牧場、耕地邊緣和保護儲備項目(CRP)土地及自然區域中的入侵雜草,包括雀麥等。登記試驗表明:Rejuvra?能有效控制入侵性一年生禾本科雜草,減少了時間和人工成本;與未處理小區相比,Rejuvra?處理小區中的多年生牧草生物量增加了2~3倍。Rejuvra?具有長期穩定的雜草控制能力,能夠恢復多年生本地植被,改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降低野火風險,解決方案較為經濟等優點。 3.2 ?在加拿大的登記 2012年初,拜耳茚嗪氟草胺原藥及單劑懸浮劑產品首先在加拿大登記,用于梨果、核果和堅果作物,防除一年生雜草和闊葉雜草,包括對草甘膦、莠去津和ALS抑制劑類除草劑產生抗性的雜草。目前,共有7個茚嗪氟草胺產品獲得加拿大登記, 3.3 ?在澳大利亞的登記 2016年,澳大利亞農藥和獸藥管理局(APVMA)批準登記拜耳公司除草劑Specticle(200 g/L茚嗪氟草胺SC),用于高爾夫球場草坪,防除馬唐、牛筋草和早熟禾等雜草。 3.4 ?在其他國家的登記 拜耳公司積極開拓茚嗪氟草胺國際市場,其產品現已在多個國家登記和上市。 2011年,茚嗪氟草胺及其懸浮劑產品Alion(500 g/L)在智利登記,主要用于果樹和堅果樹防除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2012年,Alion在智利擴作至鮮食葡萄和榛子。 2013年,拜耳公司在阿根廷推出茚嗪氟草胺產品Alion,用于柑橘、果樹和葡萄園除草。 2014年,拜耳公司在危地馬拉推出除草劑Merlin Total(異噁唑草酮+茚嗪氟草胺),以提高當地的甘蔗產量。 2015年,拜耳公司在薩爾瓦多上市Merlin Total,用于甘蔗。 2016年,茚嗪氟草胺在巴西登記,用于咖啡、柑橘、桉樹、甘蔗和草坪。2019年,茚嗪氟草胺與異噁唑草酮復配懸浮劑產品Provence Total以及單劑產品Alion在巴西上市。Provence Total用于甘蔗,防除三葉鬼針草(Bidens pilosa)、白苞猩猩草(Euphorbia heterophylla)、車前狀臂形草(Brachiaria plantaginea)、大黍(Panicum maximum)等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持效期長達200 d。Alion用于香蕉、肉豆蔻、葡萄、芒果和椰子等小宗作物。兩者上市前,拜耳在巴西開展了200多個田間試驗,試驗證實了兩者的除草劑效果,及其易操作性和靈活性、增產效果。 此外,茚嗪氟草胺還在日本、墨西哥、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家登記和上市,用于水果、堅果和其他作物。 截至2022年6月,茚嗪氟草胺未在歐盟登記,也未獲得我國登記。 04專利概況 茚嗪氟草胺尚在專利期內,2004年拜耳公司申請了相關化合物專利,包括PCT專利、歐洲專利、美國專利、中國專利等,這些化合物專利都將于2024年到期。 PCT專利:WO2004069814,申請于2004年1月23日,2024年1月22日期滿;發明名稱:Amino 1,3,5-Triazines?N-Substituted with Chiral Bicyclic Radical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ompositions Thereof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歐洲專利:EP1592674,申請于2004年1月23日,2024年1月22日期滿;發明名稱:Amino 1,3,5-Triazines?N-Substituted with Chiral Bicyclic Radical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ompositions Thereof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美國專利:US8114991,申請于2004年2月3日,2024年2月3日期滿;發明名稱:Amino-1,3,5-triazines N-substituted with Chiral Bicyclic Radical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ompositions Thereof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中國專利:CN100448850C(ZL200480003474.6),申請于2004年1月23日,2024年1月22日期滿;發明名稱:用手性雙環基團N-取代的氨基-1,3,5-三嗪類、其制備方法、其組合物,及其用作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用途。
2022-07-22
草銨膦產能及供需
目前全球草銨膦產量的名義產能已達5.39萬噸。產能主要集中在德國巴斯夫和印度UPL兩大玩家身上。2016年百草枯禁用后,國內廠商開始積極布局草銨膦生產線,目前國內的產能占比達到全球的70%以上,利爾化學、山東億盛、永農生物排在前三位,同時目前還有大量產能在建,基本處于供需平衡階段。 2021年全球草銨膦的需求量約4.5萬噸/年,長期來看,隨著新生代轉基因的滲透、百草枯的禁用替代、復配制劑的增加和草銨膦價格下降,將增加不少于4.52萬噸的草銨膦需求量。據中研網預測,2025年草銨膦全球需求將達到6.76萬噸。 一、產品簡介 草銨膦是由原德國艾格福公司(后歸屬拜耳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開發成功的一種廣譜觸殺型滅生性除草劑,具有殺草譜廣、低毒、活性高和環境相容性好等特點,其發揮活性作用的速度比百草枯慢而優于草甘膦,成為與草甘膦和百草枯并存的非選擇性除草劑,應用前景廣闊。許多雜草對草銨膦敏感,在草甘膦產生抗性的地區可以作為草甘膦的替代品使用。 目前使用最多的草銨膦是?L?型和?D?型草銨膦的外消旋體(即?L?型和?D?型各占?50%的混合物),其中?L-草銨膦具有除草作用,而?D?型幾乎無活性。L-草銨膦又稱精草銨膦,最初發現自生物農藥除草劑雙丙氨膦在植物體內的活性代謝物,其除草活性為普通草銨膦的兩倍,畝施用量僅為草銨膦的?50%,施用成本二者基本相當。開發生產?L-草銨膦將大大減少原藥用量,這對于提高產品經濟性、減少農藥使用量、減輕環境壓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產品全球市場分析 過去10年,草銨膦產銷保持快速增長,全球產量從2011年的約3,200噸提升至2020年的3.5萬噸,CAGR達到?30.5%,已從相對小眾的果蔬用除草劑成長為大宗除草劑單品之一。根據Phillips McDougall統計,過去10年草銨膦市場價值也穩步提升,其中2020年,草銨膦市場價值達10.5億美元,2011-2020年CAGR達到13.2%。 雖然草銨膦需求保持了持續增長,市場價值穩步提升。但其價格走勢可謂跌宕起伏。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仍是供需關系的波動。2010-2014年受全球經濟復蘇,抗草銨膦作物上市等利好影響,草銨膦原藥價格一路上行,最高價格超過30萬元/噸。自2014年百草枯禁用政策頒布后,市場普遍認為草銨膦將有效承接百草枯退出后的除草劑新增需求。輝豐,紅太陽,七洲綠色化工等紛紛上馬新草銨膦項目,2015-2016年草銨膦產能明顯增加,草銨膦價格大幅下降。進入2017年,草銨膦在環保趨嚴,百草枯禁用范圍擴大帶動需求增長等利好催化下,價格再度回暖。但2018年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氣候原因導致種植需求推遲等因素影響,全球需求走弱。加之利爾化學及巴斯夫等主要供應商的新產能大量釋放,行業明顯供過于求,價格加速下滑,2019年草銨膦原藥價格最低達到了9.95萬元/噸。2019年末,受主要供應商利爾化學廣安基地并線改造及中間體廠商洪湖一泰停產檢修影響,供應收緊,草銨膦價格有所回暖。進入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較為嚴重的湖北是國內草銨膦主要的中間體供應基地,疫情導致的供應不足使得草銨膦供需關系再度緊張,價格持續上揚。2021年,受益下游需求旺盛和替代品草甘膦價格持續上調,草銨膦報價也一路上升,截至7月9日,草銨膦價格已上漲至22.5萬元/噸,創2016年來新高。考慮到目前草銨膦廠商庫存仍處低位,我們預計草銨膦價格仍有上調空間。 全球草銨膦產量的名義產能已達5.39萬噸。產能主要集中在德國巴斯夫和印度UPL兩大玩家身上(分別有1.2萬噸和0.6萬噸的產能)。2016年百草枯禁用后,國內廠商開始積極布局草銨膦生產線,目前國內的產能占比達到全球的70%以上,利爾化學(1.54萬噸)、山東億盛、永農生物排在前三位,同時目前還有大量產能在建。 所有玩家中,除巴斯夫已經公告將于今年退出部分草銨膦原藥生產外(巴斯夫退出草銨膦原藥業務主要系其生產成本高企,投資大、中間體需要外購贏創等,與國內原藥企業相比沒有競爭優勢。需關注的是,巴斯夫在9月收購了與Glu-LTM相關的所有AgriMetis知識產權,正式布局L-草銨膦行業),大量農化玩家們紛紛啟動草銨膦擴產計劃,成為行業新進入者。但是從開工角度來看,受2020年以來的疫情影響、成本上漲、突發不可抗力事件影響等,近年來海內外草銨膦供應波動明顯。 草銨膦應用領域廣泛,市場集中在北美和亞洲。2018年全球草銨膦使用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加拿大和中國,共占全球使用量的57.5%。從草銨膦的下游需求看,主要集中應用在油菜、果蔬和大豆等領域,三個領域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三、影響國內產能釋放的主要因素 目前,全球草銨膦主要有3種產業化生產路線(表1),分別為熱裂解-ACA工藝、鋁法-Strecker工藝、格氏-Strecker工藝。這3種工藝有相似的部分,但在成本、原料、損耗、反應機理、環保友好性和收率方面有較大區別。格氏工藝具有較大的生產安全性及環境風險,且成本較高,是國內主流工藝;熱裂解-ACA工藝比較先進,連續化程度高,“三廢”排放、合成成本最低;利爾新工藝是從格氏工藝向熱裂解-ACA工藝過渡的工藝,較傳統工藝有很大的改善。 中國企業普遍采用格氏-Strecker工藝和巴斯夫草銨膦技術水平相比,中國企業起步晚、技術相對落后。亞磷酸三乙酯經與甲基格氏試劑反應制備甲基亞磷酸二乙酯,后經Strecker反應得到氨基腈,水解純化得到草銨膦。格氏工藝的主要優勢是技術壁壘低,易于產業化,國內企業大多可獲得該技術。然而缺點是該反應需在高壓下進行,易燃易爆、安全隱患大,“三廢”排放多,且收率參差不一,收率為54%~70%,因而綜合成本較高,連續化程度也不高,環保和安全水平難以企及巴斯夫路線。草銨膦名義產能投放較多,但真實供給量仍有一些差距。 從后續擴產情況來看,在草銨膦長期需求向好及短期價格維持強勢的預期下,除巴斯夫公告將于2022年部分退出草銨膦原藥生產外,大量農化企業紛紛上馬草銨膦擴產計劃,成為行業新進入者。據統計,目前國內已環評公示的外消旋草銨膦產能已經達到了9.65萬噸。總體來看,若這些已宣布的擴產計劃均順利落地,未來幾年新增供給或大幅超過穩定增長的需求。但我們認為,本次擴產中大量企業過去并沒有草銨膦生產經驗,它們的在建產能是否能實現持續穩定的供應仍難以確定,實際擴產進度仍需持續跟蹤。 目前國內已公示L-草銨膦擴產環評公告書的僅利爾化學,山東億盛,永農生物及七洲綠色化工,均為行業內老牌草銨膦生產企業,若未來L-草銨膦合成技術未發生大規模擴散,我們認為后續L-草銨膦行業或將維持相對有序的競爭格局。 精草銨膦比草銨膦能給種植用戶帶來“更速效、更徹底、更安全”的除草體驗。除草活性是普通草銨膦的2倍,草甘膦的4倍。精草銨膦是將草銨膦中無效的D-構型轉化為有效的L-構型,理論畝用量將降低50%(其除草活性增加2倍),將有助于用藥成本顯著降低、藥效提高;此外,精草銨膦比草銨膦的生物親和性更優異、植物吸收利用更快速、減少進入環境的無效體。精草銨膦“用量減半、活性倍增”的技術符合我國農藥“綠色防控、減量控害”發展方向。并且其環境環境污染較小。 四、產品政策環境分析 2022年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就《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鼓勵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增加了石油和化工類涉及吉林省的草銨膦及草銨膦中間體的開發、生產。 目前美國是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約占39.1%。在全球農業大國中,巴西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速較快,2010年至2018年期間翻了一番。而中國作為世界上農作物種植面積第三的國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和應用率都處于低位。2021年2月4日,在農業部發布的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當中,新增大北農獲批的2項轉基因玉米生物安全證書。一旦未來國內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應用擴大,而草銨膦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極有可能在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和農化企業業務轉移的加深下,成為最大受益者。 近幾年精草銨膦新增原藥數量來看,也是迎合市場需求在政策支持下,持續原藥登記力度。 在看到草銨膦政策端利好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作為農藥行業的細分市場之一,草銨膦也必須順應農化行業發展的大方向。農化行業近年來環保政策不斷收緊,小企業復開情況不僅會受到自身條件限制,還和上下游相關供應鏈體系影響,重開產能難度比以往更困難,供應端收縮明顯及供應反彈難度加大。同時園區從優化配置、提升產業環保升級的角度來看,排污較高的企業審批難度加大,新建、擴建產能難度增加,未來審批周期可能加長。總體來看,農化產業巨頭為了迎合市場規模化的整合浪潮,我國的草銨膦產能未來將會出現較大的兼并重組,全球的農化行業市場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 五、未來市場發展趨勢 根據研究機構給出的數據來看,2025年草銨膦全球需求量將達到6.76萬噸。再將時間線拉長,5年后的全球的使用量有望達到10萬噸以上。 第一個增長點,全球抗草銨膦品種的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長以及跨國企業對抗草銨膦品種的上市和推廣力度不斷加大。目前,草銨膦已成為除草甘膦外的世界第二大轉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劑品種,且目前抗草甘膦雜草數量迅速增長。預計光大豆種子貢獻的草銨膦需求,就從去年的0.4萬噸增加至2025年的2.1萬噸。按地區看,主要集中在美國、巴西等美洲國家。據了解,截至目前,全球草銨膦抗性基因已經導入水稻、小麥、玉米、甜菜、煙草、大豆、棉花、馬鈴薯、番茄、油菜等20多種作物中,在大豆、油菜、棉花等大田作物上滲透率高,商業化種植成效好。轉基因將有效帶動草銨膦需求增長,有望成為未來5年第一大需求增長點。 第二個增長點,對草甘膦和百草枯競品的替代。德國等國家已經決定在這兩年停止使用草甘膦,所以未來草甘膦產能再度大幅擴張可能性較小,草甘膦的價格或繼續維持高位震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了草銨膦未來的增長空間,另外,伴隨草甘膦抗性雜草的日益嚴峻,草銨膦抗性品種的替代和“雙草”產品混配成為一個替代方案。由于百草枯劇毒,對人、畜危害極大,會使得誤食的生物肺纖維化,最終導致呼吸衰竭死亡,而且無特效藥,目前已被20多個國家禁止或者嚴格限制使用。百草枯替代預計帶來新增草銨膦需求6000噸以上。根據研究統計,單次百草枯原藥用量大約為45g,?等效情況下草銨膦原藥對應用量約60g,?一般情況下百草枯 使用頻率約為草銨膦的2倍,因此草銨膦與百草枯的年用量之比約為2:3。假設2018?年全球百草枯用量的50%被禁用,按照草銨膦不同的替代比例,預計將新增?6000-17000噸左右草銨膦需求。 第三個增長點,農藥減量化。農藥減量化發展需求利于草銨膦的推廣替代。草銨膦每畝用量顯著少于草甘膦等除草劑。早在2015年2月,中國農業部就制定出臺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和農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尤其是精草銨膦,其優勢在于用量僅為傳統草銨膦的1/2,符合我國農藥“綠色防控、減量控害”發展方向,但是技術壁壘仍然較高。但是利爾化學已解決掌握精草銨膦大規模化合成關鍵技術,并于2020年先后宣布綿陽本部進行1萬噸與3萬噸的精草銨膦產能建設,廣安利爾也將建設3000噸/年精草銨膦產能。 我們認為未來農藥減量化發展是行業趨勢,減量化對于高值低毒高效農藥的推廣提供政策基礎。農藥減量化發展需求會利好草銨膦這種雖然價格相對高,但使用量更小,效果更好,更加環保的除草劑。
2022-07-18
所介紹 處室介紹 省所介紹 聯系我們 數據中心 登記信息 認證試驗單位 農藥殘留限量 更 多 服務大廳 辦事指南 相關表格下載 農藥登記等許可申報 全國農藥執法服務系統 風險監測和預警 專題欄目 黨建活動 國際公約 風險評估 農藥科管期刊 精準扶貧 零增長專欄 科普宣傳 CCPR GLP 禁限用農藥 低毒低殘留農藥 SPS/TBT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地方動態 > 正文 山東:重點抽查生物農藥添加化學農藥、滅生性除草劑添加百草枯等行為!
為加強農藥監督管理,依法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農藥行為,切實提高農藥質量水平,保障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依據《農藥管理條例》和有關規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確定開展2022年農藥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抽查對象和比例 抽查對象為山東省轄區內的農藥生產企業和農藥經營者,低、中、高風險等級的抽檢比例分別為30%、50%和100%。 二、抽查內容和數量 主要抽查當地農業生產常用的農藥產品、往年監督抽查發現問題較多企業的產品、列入重點監管范圍企業的產品,全省共抽查樣品800個。重點抽查生物農藥添加化學農藥、低毒農藥添加高毒農藥、敵草快等滅生性除草劑添加百草枯等違規添加農藥隱性成分的農藥。 三、抽查方式 農藥質量監督抽查工作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采取例行抽查、交叉抽查、重點抽查的方式抽取農藥樣品。抽查的農藥應為2021年1月1日以后生產的產品。 (一)例行抽查。由各市按照省農業農村廳安排的抽查任務,自行組織抽查。 (二)交叉抽查。由省農藥檢定所組織各市農藥檢定或監管機構人員,對各地開展交叉抽查。 (三)重點抽查。根據監管工作需要,由省農業農村廳對問題突出的企業或產品組織開展專項抽查,對農業農村部通報中標稱我省不合格產品的農藥生產企業實現抽查全覆蓋。 各級建立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和農藥抽查對象名錄庫,從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中隨機選派抽樣人員。交叉抽查和重點抽查對象由省、市共同隨機抽取,例行抽查對象由設區的市(或者縣一級)隨機抽取。 四、抽查時間和要求 (一)抽查時間。集中在農業生產用藥高峰期或農藥使用銷售旺季進行,所有樣品的抽查完成時間不得晚于2022年7月31日。 (二)抽查要求。現場抽查,每組抽查人員不少于2人。抽查前應向被抽查單位出示有關文件和抽查人員證件,說明情況。從生產企業成品倉庫抽取的樣品,應附有產品合格證,抽查人員查驗其原材料進貨和農藥產品出廠銷售記錄以及農藥產品名稱、規格、出廠數量、購買人名稱、銷售日期、庫存數量、自檢報告,在抽樣單上完整記載,并復制原材料進貨和農藥產品出廠銷售記錄及資金往來憑證。從經營者抽取的樣品,抽查人員應查驗經營進貨臺賬和銷售臺賬、生產企業和供貨人名稱以及農藥名稱和規格、進貨日期、進貨數量、銷售數量、購買人姓名、庫存數量,在抽樣單上完整記載,并復制相關進貨憑證、資金往來憑證等。抽查人員要按照《山東省農藥監督抽查抽樣規范》認真填寫抽樣單。抽樣單要書寫工整,字跡清晰。填好的抽樣單應由被抽查單位負責人或其授權人簽字,并加蓋公章。沒有公章或公章名稱與營業執照名稱不一致的,應當由經辦人簽字并按手印。每個產品封樣三份,交檢測單位一份檢測,抽查單位、被抽查單位各留存一份。 五、樣品確認和檢測 (一)樣品確認。在市場上抽取的檢測樣品,由省農藥檢定所書面通知標稱生產企業進行確認,要求其在收到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給予回復。對逾期不予回復的,視為標稱企業確認為其產品。若標稱企業書面確認不是其生產產品,且能提交相關證據,被抽查經營者又不能出具合法進貨憑證的,當地農業農村部門應對被抽查經營者按涉嫌經營假農藥產品進行立案查處。 (二)樣品檢測和質量判定。各地將抽查樣品統一交省農藥檢定所,由省農藥檢定所交農業農村部農藥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進行檢驗。檢驗要求、檢驗依據、質量判定原則、《檢驗報告》檢驗結論規范用語及異議處理復檢,按照《2022年農藥質量監督抽查檢驗實施細則》執行。 六、結果確認和處理 (一)結果確認。經檢驗質量不合格的農藥產品,由省農藥檢定所向標簽上標稱的農藥生產企業或被抽查單位發出《農藥監督抽查檢驗結果確認通知書》,要求其在收到通知書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進行書面確認。對逾期不予回復的,視為認可抽查結果。標簽標稱生產企業或被抽查單位對監督抽查檢驗結果有異議的,應當在收到監督抽查檢驗結果之日起15日內向省農藥檢定所提出復檢申請,說明復檢理由。省農藥檢定所認為復檢理由充分、確有必要的,可安排復檢。復檢采用封存備用樣品進行,由原檢驗機構承擔,特殊情況下由省農藥檢定所委托其他檢驗機構承擔。對逾期不予回復的,視為標稱企業確認為其生產產品。復檢結論表明樣品不合格的,復檢費用由提出異議請求的生產企業或者經營者承擔。 (二)結果處理。在完成監督抽查檢驗結果確認手續后,對質量不合格的生產企業或經營者,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依法查處,或按規定移交有關部門查處。對生產假劣農藥等違法情節嚴重的,將報請農業農村部吊銷其農藥登記證,省農業農村廳將吊銷其生產許可證;對經營假劣農藥情節嚴重的,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吊銷農藥經營許可證。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農農發〔2022〕3號)對未來五年農藥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持續穩定的農藥生產供應、持續提高的農藥產品質量,關系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我省農藥產品品種多、應用廣,抓好農藥質量對于實現穩產保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務必高度重視,切實按照《農藥管理條例》的要求,履行行業和屬地監管責任。 (二)精心組織。監督抽查檢驗合格率不作為考核各市農藥管理工作的依據,農藥監督抽查務必要強化抽查方式和抽樣程序,加強監管,進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各市要把加強監督抽查、抓好監督抽查發現問題整改作為農藥監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精心組織好監督抽查工作,可將本地農藥監管工作需要與完成省農藥質量監督抽查任務有機結合起來,開展有針對性地抽查,使抽查結果利用效果最大化。 (三)檢打聯動。監督抽查工作要堅持查找問題、檢打結合、橫縱互動,對連續幾年抽查都有不合格產品或群眾舉報制假售假的線索,要緊盯不放、一查到底。各市要互相配合,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實現全省互聯互動。 (四)信息報送。各市要將工作開展情況及發現問題查處結果于10月30日前報省農藥檢定所。
2022-07-04
危廢月報
2022-06-30
全球重要國家市場及重點農藥品種趨勢分析
1全球宏觀環境的影響分析 2021年,全球經濟雖然較2020年低谷期開始斷續修復和反彈,但期間壓力重重,上半年得益于疫苗接種積極推進和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推動,下半年新冠病毒變異導致疫情再度蔓延,全球供應鏈再次受到挑戰,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再次放緩,通脹壓力上升,未來一段時間,對農化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影響。 1.1 ?全球區域政治與環境 中國“碳中和”邁出了堅實步伐,中短期導致產品供應緊張,農化產品價格上漲。2021年成為中國“碳中和元年”已成共識,作為全球最大的農藥出口國,中國“碳中和”政策直接影響農藥原藥的生產和供應。 中美關系趨于緩和,對中國農化產品出口帶來利好。中美在外交、經濟等層面也展開了多次接觸,交流內容逐漸務實和有建設性,因此短期內中美關系趨于緩和。 巴西政府宣布破產,給巴西市場農化產品需求帶來不確定性。2020年3月中旬開始,巴西為防控疫情,啟動社會隔離政策,導致生產停滯、就業需求削減等各項負面影響,巴西政府發放大量補貼,財政壓力加大。期間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巴西貨幣受到巨大沖擊,巴西經濟不堪重負,2021年1月總統宣布政府破產。 全球氣候變幻莫測,影響經濟活動的同時,也對農業生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2021年冬季,肆虐全球的拉尼娜現象影響了大部分重要作物區域,低溫暴雪、暴雨洪水、極端高溫、地質災害等。拉尼娜氣候通常會加劇相關農產品價格波動,過往20年間北半球冬季6次拉尼娜氣候,CBOT大豆價格有5次發生上漲,平均漲幅18.2%,CBOT小麥價格有6次發生上漲,平均漲幅16.3%。 1.2 ?全球經濟與匯率 新冠疫情以來各國經濟基本面逐漸分化,中國和美國經濟表現相對較強,歐元、日元、英鎊則呈下降趨勢,新興國家貨幣也表現低迷。2021年,美國貨幣政策“大放水”,向全球提供流動性,第3季度全球大部分國家地區貨幣相對美元走強,對農化行業產生2方面影響。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擴大重點國家地區(如巴西等)對進口農資產品的需求;第二,受到美元匯率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中國企業部分進口原料與中間體的價格也會上漲,從而增加農化企業的生產成本。 1.3 ?全球油價與原材料供應 原油價格上漲,帶動燃料乙醇替代性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進一步推動玉米工業需求,帶動作物種植積極性,同時,原油價格上漲也將同步帶動眾多化工原料和中間體生產成本上漲,從而給國內農化企業帶來成本壓力。全球經濟逐漸擺脫疫情的重挫帶來原油需求回升,但供應恢復速度遠不及需求臺階式增長,加上極端天氣全球能源商品供應趨緊,2021年年末北半球冬季取暖旺季來臨,更是加大季節性緊張態勢,供應出現階段性危機,能源價格大幅上升。 1.4 ?大宗糧食價格 國際大宗糧食價格高位運行,帶動種植者對農化產品投入積極性。2021年,一方面大豆/玉米等作物庫存低位,受各國經濟復蘇的需求拉動,農產品供應緊張,另一方面,美元流動性增加帶來投資需求,糧食現貨價格高位振蕩。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布的食品價格指數(FFPI),2021年平均值已達125.7點,是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2022年以來全球農產品貿易及中國國內消費量仍保持快速增長趨勢,供需基本面偏緊的底層邏輯未變。目前南半球作物正值生長關鍵期,干旱的天氣或帶來產量風險,機構預測2022年度農產品供應仍然緊張,價格將在高位振蕩。 1.5 ?新冠變異毒株 新冠疫情持續影響全球經濟和社會活動,原材料流通滯緩,物流倉位緊張,將加劇農化產品生產成本提升,并逐步傳導到農化產品價格,帶動市場規模增加。全新變異毒株迭代出現,傳播力與致病力不斷上升,各國防疫政策搖擺不定,決策與執行力參差不齊。雖部分國家有序推進疫苗接種,但仍無法有效應對快速變異的毒株,未來一段時間全球仍將籠罩在疫情的不確定性中。 2全球農化市場的周期性波動 全球農化市場受宏觀環境影響,也表現出大周期波動的規律,2000年至今已呈現3個明顯的波動循環。其一是生物技術(轉基因技術)推動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帶來的2000—2008年的農化市場快速發展,其二是糧食和飼料需求推動糧食價格恢復性上漲,巴西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疊加大豆銹病和棉鈴蟲暴發,助推了2009—2014年的農化市場增長。隨后的極端天氣增加、糧食需求恢復增長以及中國的供給側改革改善了供需局面,推動了近幾年農化市場的再次上漲。 盡管2020年開始,疫情隔離導致農化產品生產一度停工,影響供應,但全球農化市場自2015年低迷以來整體趨勢平穩向好。2020年全球農化市場規模607.7億美元,相比2019年增長2.5%。回看2021年,強勁的大宗作物價格和高出口需求拉動,提高了農化產品投入意愿,重點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帶來更多農化產品用量,以草甘膦、草銨膦為代表的上游原藥供應緊張,疊加美元走強,抬高了進出口貿易農化產品價格。此外,從地區農化產品需求看,澳洲從干旱恢復,印度季風氣候利好,中國較高的病蟲害壓力,西歐氣候利好等因素都帶動了當地農化產品需求,給市場增長帶來積極影響。因此,全球農化市場雖受疫情不確定性影響,但增長勢頭強勁,機構預測增長率8.2%,總市場規模將達到657億美元。 3全球農化企業的競爭格局 經過新一輪并購重組,全球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目前,排名前五的跨國公司占據約68%市場份額,近5年來,拜耳收購孟山都,陶氏杜邦合并后剝離農化業務成立科迪華,中國中化先后收購安道麥和先正達,成立先正達集團,在行業下行周期一定程度減少了各自的競爭壓力。 全球農化企業根據產品結構和研產銷模式,可以分成三大類,第1類是傳統研發驅動型跨國公司,包括先正達、拜耳、科迪華、巴斯夫、富美實,企業需要不斷地創制新化合物研發推動業務增長,研發費用占比高,具備跨國家地區的生產和供應組織能力,并在全球重點國家地區構建了完善的品牌制劑分銷網絡,公司通過不同產品線和地域間平衡業務風險,公司業績增長表現平穩。第2類是日本研發型公司,新化合物研發能力強,近幾年在全球新化合物上市放緩的大環境下依然保持研發管線活躍,生產布局多集中在日本本土,近幾年有轉移到印度或與印度企業合作的趨勢,制劑產品營銷和渠道資源僅限于日韓等局部地區,在南北美和歐洲等更開闊市場的開發依賴與跨國公司合作。第3類是仿制型公司,包括UPL、PIIndustry等印度企業,紐發姆、安道麥等跨國制劑企業及江山、揚農等中國企業,仿制型企業研發多關注仿制原藥工藝優化和新制劑劑型開發,生產多依托核心化合物工藝延伸,制劑仿制企業營銷網絡完善,但原藥仿制企業則多通過與跨國公司合作開拓全球市場。 從業績表現看:2020年傳統寡頭跨國公司大部分仍保持增長,但第1、第2梯隊公司的并購重組之后的協同效應,受不利匯率、極端天氣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暫未完全發揮,相關業務增長乏力,拜耳、巴斯夫業績同比甚至略有下降(見表1)。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增長強勁,國內新一輪規模并購整合也進一步開啟,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銷售份額有望再創新高。 從企業發展趨勢看:第1梯隊寡頭企業并購、重組已基本告一段落,預計未來跨國公司將結合傳統農用化學品的優勢,在生物制劑/生物刺激素領域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性投資,利用快速增長的生物解決方案實現未來可持續增長,跨國公司也不斷探索顛覆性技術,開拓數字化服務業務以期未來形成終端數字化服務矩陣,輔助加快產業鏈整合。與跨國公司創新速度停步不前甚至微弱下降相比,日本公司仍保持持續創新能力,保障化合物創制輸出,此外,中國企業也響應國家創新號召,通過加強外部研發合作保持創新活力,未來日本、中國等依托研發創新支撐的企業仍將是增長的重要引擎。 4全球重點地區市場趨勢 國際上一般把農化市場拆分成北美、拉美、亞太、歐洲和中東非5個區域,以2020年農化市場規模計算,分別占比16%、30%、29%、21%和4%。巴西、美國、中國、日本、阿根廷和印度是農化市場規模前六大國家,全球市場份額占比分別是18%、14%、11%、6%、5%和4%,這里筆者將以巴西、美國、中國、印度為例簡要分析市場特點和未來趨勢,見表2。 巴西農業資源豐富,是全球重要的農業國家之一,已耕地面積超11億畝,是全球第二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第一大豆生產國,第四玉米生產國,其農產品出口金額位列全球第2位(2019年總出口金額532億美元)。巴西已逐步成為世界最大的農用化學品需求市場,進出口數據顯示,其是最大的農藥進口國家,農藥進口金額達31億美元。巴西本土農化市場規模109.6億美元,其中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分別占比31%、39%和28%,大豆、玉米和甘蔗是前三大作物(分別占比51%、12%和11%),本土需求最大的前五大農化產品分別是草甘膦、丙硫菌唑、噻蟲嗪、氯蟲苯甲酰胺和氟蟲腈。雖然2021年1月巴西宣布破產,但巴西農業生產一直得到政府支持和保護,受到中國經濟恢復、中美貿易爭端帶動巴西大豆/玉米出口需求增長,2019—2021年巴西大宗作物尤其是大豆和玉米面積和產量都保持穩定增長。在巴西,草甘膦抗性雜草防治需求日益上升,大豆銹病抗性管理仍然是種植戶痛點,中長期趨勢看,巴西市場規模將保持穩定,機構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1.8%,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2.3%,2025年市場規模120億美元。 美國是全球第一農產品出口國家,2019年總出口金額807億美元。美國農化市場規模82.5億美元,其中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分別占比59%、17%和20%,大豆、玉米和果蔬是前三大作物(分別占比28%、28%和15%)。美國是轉基因商業化最早也是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其92%玉米和94%大豆是轉基因品種。結合轉基因作物抗蟲耐除草劑的特性,美國本土需求前五大農化產品分別是草甘膦、麥草畏、精異丙甲草胺、噻蟲嗪和嘧菌酯。未來趨勢看,草甘膦抗性雜草防治需求穩定,但本土登記監管趨嚴,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1%,低于行業平均水平2.3%,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增長至88.2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第一農藥原藥生產和出口國家,2019年農藥總出口金額102.25億美元。中國承擔了全球農化產品生產和輸出角色,也是重要的農化產品消費需求國家。中國本土農化市場規模約65.8億美元,位居全球第3位,其中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分別占比20%、43%和34%,果蔬、水稻和玉米是前三大作物市場(分別占40%、20%和9%),前五大農化產品分別是草甘膦、代森錳鋅、阿維菌素、毒死蜱和吡蟲啉。自2019年首個轉基因轉化體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公示以來,中國轉基因作物商業化進程明顯加速,預計3年內正式商業化,屆時國內植保產品需求結構將發生明顯變化,草甘膦需求量顯著增長,部分玉米苗后選擇性除草劑需求將下降。中長期看,中國病蟲害防治需求穩定,在雙碳政策驅動下,原材料成本上漲是必然趨勢,未來逐步傳導到制劑應用市場,機構預測中國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3.9%,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25年市場規模增長至79.6億美元。 印度本土農化市場規模約26.4億美元,位列全球第6位,也是全球重要的原藥生產和出口國家,農藥總出口金額31.8億美元,位列全球第4位。受中國供給側改革、中美產業脫鉤風險加大、西方去中國化影響,印度在原藥生產供應的地位逐漸提升,印度農化企業過往業績增長迅速,農藥出口金額和總量2014—2018年復合增長率均超過10%。但印度化工基礎設施配套相對落后,合成工藝技術積累薄弱,制約原藥品種豐富度和規模體量,因此,中短期內較難撼動中國在農化產品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中長期看,印度政府對農藥監管趨嚴,農化產品結構將進一步升級,機構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4%,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25年市場規模增長至32億美元。 5不同農化產品類型的趨勢 全球植保市場可分為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和其他植調劑四大細分市場,其中除草劑規模最大(占比40.1%),殺蟲劑第2(占比29.5%),殺菌劑第3(占比27.4%),最后是植調劑等其他產品(占比3%)。 除草劑是全球植保市場規模最大的細分領域,全球銷售額前10的除草劑品種分別是草
2022-06-21
危廢管理計劃
20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