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公司簡介
企業文化
資質榮譽
產品展示
除草劑
殺蟲劑
殺菌劑
植物生長調節劑
農用助劑
新聞資訊
公司新聞
行業動態
信息公開
營銷網絡
技術文檔
最新產品
聯系我們
農藥委托加工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
2017年,新修訂的《條例》為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合理配置作用,通過立法的形式,適度開放了農藥委托加工與分裝,并設定了農藥委托加工的條件與管理辦法。 新條例規定:“委托加工、分裝農藥的,委托人應當取得相應的農藥登記證,受托人應當取得農藥生產許可證。委托人應當對委托加工、分裝的農藥質量負責”。新規定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經濟運行成本,有效推動了產品、產能等產業資源共享,并有效促進農藥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如:北方的企業生產防治柑橘病蟲害的農藥,就可以委托南方的農藥生產企業生產;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農藥企業,難以登記農藥新品種,則可以承接大型農藥生產企業的委托加工,保持企業的正常生產;滿足小批量、個性化產品生產訂單需求等。但近年來,隨著農藥委托加工市場不斷發展,少數不法企業受巨大經濟利益驅使,未能嚴格按照條例規定要求依法進行農藥委托加工生產,甚至偷偷進行違法違規生產等,造成農藥產品市場質量問題多發,加之各地后續監管手段和能力參差不齊,農藥委托加工逐漸遠離政策制定的初衷。? 1 當前農藥委托加工管理存在的問題? 從近幾年的農藥監管情況來看,農藥委托加工市場主要存在如下幾個方面問題: 1.1 違法委托加工問題突出? 少數不法企業為牟取暴利,違反國家法律規定,違法委托生產加工高毒、高殘留等國家明令禁止生產的農藥產品,更有甚者通過編造虛假委托加工協議或利用廢棄閑置廠房偷偷進行地下生產假農藥的方式,逃避部門監管。如:2020 年,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非法委托地下小工廠,將未登記的化合物成份作為隱性成分添加在農藥里,加工生產 “稻稻全”、 “稻豐寶”等偽劣農藥產品,嚴重損害農民合法權益。 1.2 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雖然《條例》明確規定由委托方對委托加工農藥產品質量負責,但在實際生產加工過程中,委托方大都僅僅通過協議方式對委托加工產品質量約束,卻很少真正參與受托方實際生產環節產品質量管理,難以保證受托方是否嚴格按照產品農藥登記證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進行生產,農藥產品質量不合格情況時有發生。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2020年農藥監督抽查結果的通報》 ( 農辦農 〔2021〕9號) 結果,2020年農業農村部組織的全國農藥監督抽查,共檢出433個不合格樣品,其中經標稱生產企業確認為其委托加工或受委托加工的樣品共89個,占不合格樣品總數>20% 。? 1.3 安全環保風險隱患較大 委托加工的農藥制劑產品種類眾多,國內已登記的不同劑型、不同含量農藥制劑產品多達上萬種。同一種劑型的不同農藥因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其生產工藝也不完全一樣,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其環保和安全管理標準也不相同,如農藥乳油產品生產過程中需使用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和二甲苯等有機溶劑,根據《農藥乳油中有害溶劑限量》 ( HG/T4536-2013) 規定,其對不同溶劑限量標準不同,如標準要求N,N-二甲基甲酰胺溶劑質量分數限量標準為≤2% ,而對甲醇質量分數限量標準為≤5% 。同時,不同有機溶劑,其危險性系數高低不同,也將導致生產過程中安全風險隱患不可控因素有所升高。? 2 農藥委托加工監管難度大的原因 農藥委托加工監管難度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2.1 委托、受托企業分布面廣,加工產品種類眾多? 農藥生產企業數量多,產品種類多,加之委托加工門檻較低,導致農藥委托加工分布非常分散。以江蘇省為例,據統計,全省已取得農藥生產許可證的農藥生產企業200余家,共登記農藥制劑產品4900余種。2020年,江蘇省農藥生產企業受外省農藥企業委托加工農藥產品約360種,委托外省農藥生產企業加工農藥產品約上千種。因此,要將這些數量眾多且分散的委托加工群體監管到位,存在較大難度。? 2.2 農藥委托加工缺少有效信息化監管手段 目前,全國農藥委托加工數量多,大部分省市雖已建成相應的農藥信息化監管平臺,但未能在全國進行有效信息互通和數據共享,各地管理部門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委托加工企業底數不清,產品不詳等情況,無法開展針對性的監管。這就亟需建立全國農藥委托加工數據管理平臺,建立全國委托加工信息管理動態數據庫,實現全國農藥委托加工信息互通共享。 2.3 農藥委托加工的有效監管機制有待完善 農藥委托加工屬于化工生產環節之一,其生產過程監管除農業農村部門外,還涉及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和公安等部門,如根據2021年3月新實施的《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要求,受托方受委托生產的制劑產品排污,必須依法取得生態環境部門的排污許可。此外,委托加工產品的設施設備還需通過應急管理部門的驗收方可進行生產等。但各地各部門對農藥委托加工監管重視程度不一,監管能力參差不齊,有的地區對農藥生產企業委托加工監管幾乎處于空白,勢必會給部分利欲熏心的生產企業帶來可乘之機。? 3 做好農藥委托加工后續監管的建議 隨著農藥委托加工業務量的不斷增加,必須要加強全過程監管,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委托加工市場秩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3.1 利用信息化監管平臺,加強委托加工源頭管控 依托現有的中國農藥數字監督管理平臺,探索建立集全國農藥委托加工信息數據共享的管理模塊,建立 “2+1+1”委托加工數據管理檔案,即 “兩家農藥生產企業簽署一份委托加工協議對應一個編號”。各地農藥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委托和受托資格條件審查,重點審查委托人是否取得相應委托加工 ( 分裝) 產品的農藥登記證,受托人是否已取得所在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農藥生產許可證。委托加工的農藥是否符合國家或省農藥相關產業政策,產品所屬劑型是否與受托方農藥生產許可證中劑型相一致。其次,要加強對農藥委托加工 ( 分裝) 協議的審查,重點審查委托加工的農藥產品名稱、種類、數量及委托加工期限等內容。 3.2 建立多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強化生產過程中監管? 在農藥委托加工信息互通互享的基礎上,推動各地建立起農業農村、生態環保、應急管理和公安等多部門協同監管的機制,明確各方職責。農業農村部門重點加強對委托加工農藥產品質量監管,重點檢查受托方是否按照產品農藥登記證標明的質量標準和農藥生產許可證規定的生產條件組織生產,在農藥產品質量監督抽檢中,加強對此類農藥產品的抽查力度;生態環境部門加強對生產過程中排污環節管控,重點關注委托加工產品是否具備環保手續,是否按照 《排污許可證管理條例》規定要求依法排污;應急管理部門重點加強對產品安全生產條件監管,對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要及時責令企業按照要求整改。同時,要聯合市場監管、應急管理和公安等部門,加大對地下非法農藥加工行為查處力度,依法打擊地下黑工廠、黑窩點,對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3.3 加強末端流通環節監管,倒逼企業樹立守法意識? 新《條例》賦予了農業農村部門農藥生產、經營、使用全產業鏈監管職責,明確了假劣農藥判定情形,加大了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各地農藥管理部門要及時掌握轄區內農藥委托加工和分裝情況,重點加強對此類型農藥產品市場抽檢力度,對抽查發現的不合格產品標稱的委托和受托生產廠家,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要求依法查處,情節嚴重的,要依法吊銷其農藥登記證和農藥生產許可證。同時,完善 “重點抽查企業名單” 和 “質量信用黑名單” 制度,對不合格產品標稱的委托和受托農藥生產企業加強跟蹤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加工生產假劣農藥行為,倒逼農藥委托加工市場秩序持續向好。? 3.4 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規范農藥委托加工行為? 為加強對農藥委托加工監管力度,進一步規范農藥委托加工行為,建議由上級層面制定出臺農藥委托加工具體管理細則或規范性文件,在新《條例》對農藥委托加工相關規定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明確農藥委托加工條件、農藥委托加工雙方責任義務及應履行的程序、農藥委托加工備案相關手續辦理流程和不得進行委托加工的禁止性事項。同時,進一步明確相關管理部門對農藥委托加工監管職責,針對日常監管中發現的不同違法情形,明確相應的處罰規定和依據,從制度層面不斷提升農藥委托加工管理能力,促進農藥委托加工市場持續向好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9-08
聚焦農藥創制熱點,研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藥新品種
01綠色農藥創新國際現狀與態勢 1.1 ?國際綠色化學農藥及靶標研究創新現狀 一直以來,以巴斯夫、拜耳、先正達等領銜的跨國集團引領著全球綠色農藥創制前沿,通過技術、資金、市場的優勢,在創新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和新突破。他們通過近年來的兼并重組不斷強化其在全球農藥行業的領先優勢和壟斷效應。2001年至2017年,全球農用農藥市場銷售額從257億美元增長至542億美元,年均增4.2%,而巴斯夫、拜耳、先正達等跨國大公司壟斷了全球銷售市場的75%以上。目前,新靶標及化學實體的持續創新依然是綠色農藥創制的重要途徑,農藥品種和技術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以靶標導向的高效低毒、低風險新產品創制取得了重要進展。2005年至今,國際上新開發了作用于20個靶標的綠色農藥56個,并有不少性能優異、面向生態安全的品種作為長遠儲備。特別是近期上市的三氟苯嘧啶、乙唑螨腈、環溴蟲酰胺、雙丙環蟲酯、雙清茉莉酸酮酯、氟噻唑吡乙酮等20余個結構新穎的綠色農藥中,雖然大多數品種以傳統的靶標和作用位點為主,但也不乏有作用機制新穎的農藥或者新靶標農藥出現。例如:雙丙環蟲酯、雙清茉莉酸酮酯、氟噻唑吡乙酮等新農藥的作用靶標分別是香草酸瞬時受體通道復合物、茉莉酸受體以及氧化固醇結合蛋白。 近年來,對農藥分子靶標及作用機制的研究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和熱點,特別是隨著研究手段以及生物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一些新農藥的靶標不斷被挖掘出來。2015年,MartinC.G?pfert等闡述了殺蟲劑吡蚜酮以及氟吡喹酮的作用機制,這兩個殺蟲劑昆蟲脈絡膜伸展受體瞬時受體電位通道,通過干擾昆蟲協調和聽覺,影響昆蟲進食,從而起到殺死昆蟲的作用。氯化鉀共轉運蛋白(KCC)在GABAergic信號傳導和抑制神經傳遞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以其作為農藥靶標還未見商品化的農藥。近期,Swale等發現噠嗪硫醚酰胺類化合物VUO463271可作為KCC抑制劑,封閉離子通道,引起昆蟲肌肉麻痹,導致昆蟲無法進食而死亡(圖1)。而最近Fujimura等發現聯苯氧基苯甲酸酯類化合物aminopyrifen可以通過抑制酰基轉移酶(GWT-1)的活性,從而阻止糖基磷脂酰肌醇固定的生物合成來起到殺菌作用[圖2(A)],為aminopyrifen類似物的設計合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Broflanilide(溴蟲氟苯雙酰胺)是上市不久的新型殺蟲劑間苯二甲酰胺類殺蟲劑,其作用靶標是傳統的GABA受體,但與傳統的大環內酯殺蟲劑(阿維菌素)以及氟蟲腈有所不同,broflanilide是GABA門控氯離子通道別構調節劑,別構抑制GABA激活的氯通道[圖2(B)],引起昆蟲過度興奮和抽搐。 在國外農藥的靶標研究中,植物生長調節劑的靶標研究尤為活躍,自從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SeanR.CuCutler教授發現ABA受體以來,針對該受體陸續報道了高活性的ABA受體激活劑。例如,2013年,SeanR.Cutler采用遺傳生物學方法,發現了新化合物ABA功能類似物quinabatin,并解析了1.98?分辨率的PYL2-quinabatin-HAB1晶體結構,發現quinabatin與受體/pp2c“鎖定”氫鍵網絡形成氫鍵,并在營養組織中的作用主要由二聚體ABA受體介導。近期,Cutler教授利用虛擬篩選的方式篩選到了新的ABA受體激動劑OP(Opabactin)。OP是一種具有脫落酸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可顯著提高植物抗旱性。這一新發現為農業生產中的節水抗旱提供了新思路。此外,最新研究發現,生長素可以通過介導跨膜激酶1(TMK1),TMK1蛋白磷酸化IAA32和IAA34 ,調控ARF轉錄因子,調控植物發育。此外,日本名古屋大學的Tsuchiya教授等人開發了一種獨腳金內酯選擇性激動劑SPL7,能夠以飛摩爾范圍內激活高親和力獨腳金內酯受體ShHTL7,并激發獨角金的萌發,可有效減少獨角金寄生,為基于獨角金受體的植物生長調劑的創制提供了思路與新先導。 1.2 ?國際生物農藥研發以及靶標研究創新現狀與態勢 生物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激烈,RNAi等新型生物農藥不斷涌現,生物農藥研發和應用發展迅速,成為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歐美等發達國家十分重視生物農藥研制與應用,各大跨國企業加大生物農藥研發力度,美國EPA2017年審批登記數據的2026個農藥中生物農藥占8%。2018年,全球生物農藥市場價值約為31.47億美元,2019—2024年期間,該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可達14.1%。近些年來,隨著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結構生物學、化學生物學等生物技術的發展,及其向農藥創新領域的滲透,催生了RNA干擾、免疫激活蛋白等全新機制農藥不斷涌現。如孟山都公司開發出阻止害蟲或病原基因表達、防治玉米蟲害和病害的RNA噴劑BioDirect ;昆士蘭大學研發出通過修飾植物基因表達提高抗病毒能力的RNA噴霧農藥BioClay(LDH-dsRNA)。此外,基于植物免疫反應和抗逆性的免疫誘抗劑可以通過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統并調節植物的新陳代謝來增強植物抗病和抗逆能力,例如,苯并噻二唑(BTH)、烯丙異噻唑菌靈、昆布素、Oxycom等10余個產品陸續上市和使用,有效減少了常規農藥的使用。當前國內已經產業化了包括毒氟磷、阿泰靈、氨基寡糖、蕓苔素內酯等在內的系列植物免疫誘抗劑,為控制農作物病害提供了植物保護的新思路、新途徑。 1.3 ?國際綠色農藥研究創新態勢 隨著生物技術的日新月異,新的生物技術引領、生物信息技術應用、多學科交叉滲透促進農藥創新發展已成為國際農藥研究創新態勢。特別是以功能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以及結構生物學為代表的生命科學前沿技術和以基因編輯為代表的顛覆性技術,與新農藥創制研究的結合日益緊密。高性能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開始應用于新農藥創制研究,極大地提高了農藥創制效率。此外,世界農藥科技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新時代,多學科之間的協同與滲透、新技術之間的交叉與集成、不同行業之間的跨界與整合已經成為新一輪農藥科技創新浪潮的鮮明特征。這三大特點的結合,必將推動新農藥的創制。新的高效、高選擇性、作用機制獨特的農藥品種必將出現,并服務于現代化農業。 02我國綠色農藥創新研究的基礎和優勢 2.1 ?農藥的創新和應用技術基礎及優勢 近20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農業農村部和科技部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創制和登記的綠色農藥和生物農藥50余個,結合我國病蟲草害特點初步構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創新應用體系,其中一些創制品種進入了國內外市場,累計推廣面積3億畝以上,部分產品的銷售額超過2億元, “十二·五”期間累計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主要包括:開展分子靶標導向的新型殺菌抗病毒藥劑創新,針對水稻、蔬菜和煙草等主要農作物病害,創制出包括毒氟磷、丁香菌酯、氰烯菌酯、丁吡嗎啉等幾十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新農藥殺菌抗病毒劑;在殺蟲劑創制新理論、新技術和產品創制上取得進展,創制出四氯蟲酰胺、哌蟲啶、戊吡蟲胍、環氧蟲啶等新型農藥殺蟲劑;構建了雜草對除草劑的抗性機制及反抗性農藥分子設計模型,創制出單嘧磺隆、環吡氟草酮、雙唑草酮、三唑磺草酮和苯唑氟草酮等除草劑新品種;基于植物免疫誘抗理論,創制出了毒氟磷、阿泰靈、氨基寡糖、甲噻誘胺等植物免疫誘抗劑,并構建了基于“全程免疫”的水稻病毒病防控體系(部分自主創制的農藥結構如圖3所示);在生物農藥的研究應用方面,實現了脫落酸、井岡霉素等生物農藥的產業化,苦皮藤素、印楝素、蘇云金桿菌(Bt)、赤霉素、阿維菌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綠僵菌等幾十個生物農藥產品獲得了廣泛應用。 2.2 ?我國綠色的靶標研究基礎及優勢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兩輪國家“973”基礎研究計劃等項目的資助下,我國綠色農藥的創新處理在品種上取得突破,在先導發現、模型篩選、藥物分子合理設計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針對具有免疫激活功能的新型抗植物病毒劑毒氟磷,貴州大學宋寶安課題組研究證明毒氟磷抗TMV的作用機制,即通過激活HrBP1,啟動細胞內的水楊酸、茉莉酸和乙烯信號通路,誘導植物產生系統性獲得性抗性,從而發揮抗病毒活性。HrBP1是SA信號通路中的信號起始蛋白,在植物系統獲得性抗性中起著重要作用。近期,還發現毒氟磷可以通過抑制P6和P9-1蛋白的表達來干預SRBSDV病毒體蛋白(圖4)。此外,宋寶安等針對基于天然產物結構新發現的抗病激活劑“香草硫縮病醚”和“F27”,系統研究了抗病毒的作用機制。其中,“香草硫縮病醚”能夠結合ABA通路,提高相關病程蛋白的表達,進而提高辣椒對辣椒病毒病的抗病性。而阿魏酸衍生物“F27”能夠促使光合作用相關蛋白表達上調,促進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性。針對高殺菌活性的候選藥物“甲磺酰菌唑”,采用ABPP(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策略,系統研究了其作用機制,確定甲磺酰菌唑的靶標為二氫硫辛酸琥珀酰轉移酶(DLST),為DLST抑制劑和該系列噁二唑砜類候選藥物(如氟芐噁唑砜、二氯噁菌唑等)的作用機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也為DLST作為殺菌劑靶標以及基于其進行殺菌劑的創制打下良好的基礎。 2018年,南開大學發現活性化合物YZK-C22可通過被動傳輸(降低離子濃度)穿過膜,當生物體感知到外部威脅,促使FLR1將YZK-C22泵出細胞,而細胞質中YZK-C22與磷酸烯醇丙酮酸競爭性結合丙酮酸激酶,阻斷丙酮酸的合成,由于前體水平的降低,整個TCA循環被抑制,隨著細胞體內FADH2、NADH或ATP的突然減少,從而使FLR1的作用失效,最終細胞死亡。最近,周雪平教授課題組闡明了一種新型的細胞核自噬介導的病毒蛋白降解進而限制了植物病毒感染的機制。該研究表明,云南番茄曲葉病毒的核蛋白C1(病毒復制必須蛋白)能夠誘導細胞自噬,并直接與核心自噬相關蛋白ATG8h相互作用。ATG8h與C1的相互作用導致了C1蛋白從細胞核向細胞質轉移和C1蛋白積累的減少,而轉移過程依賴于exportin1(XPO1)介導的核輸出途徑。研究結果為植物病毒病害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標。此外,還揭示了病毒逃逸寄主防御反應的分子機制,發現TLCYnVC4蛋白的出現促進NbLRR1對HIR1單體的結合,進而促進了NbLRR1對HIR1單體的降解,從而抑制HR的發生,創造出有利于病毒侵染的環境,為作物病毒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殺蟲劑的靶標研究方面,大連理工大學楊青教授基于所發現的20個具有致死表型的關鍵酶,成功解析了OfHex1、OfchtII、OfChi-h、OfChtII、BmCDA1、BmCDA8、OfchtIII、OfChtIV等8個晶體結構,并發現了基于OfHex1、OfchtII、OFCHTII等關鍵酶的復合物晶體10余個,同時發現部分化合物可與上述多個蛋白相互作用(圖5),為多靶標農藥的開發提供了依據,也為基于這些關鍵酶的新農藥的創制開發提供了先導結構。此外,魚尼丁受體作為多種雙酰胺類殺蟲劑的作用靶標,但其結構一直未弄清楚。天津大學對小菜蛾的魚尼丁受體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解析了小菜蛾N端結構域(NTD)的晶體結構,發現NTD中的兩個區域與鄰近區域相互作用,顯示出小菜蛾相對于哺乳動物RyRs的獨特構象。該工作還建立了N-末端三個結構域的結構模型,顯示了兩個獨特的結合囊,可以被潛在的物種特異性殺蟲劑靶向。2019年,該團隊利用蛋白質譜學方法發現昆蟲RyR受PKA磷酸激酶的調控具有溫度依賴性的特性,可以幫助昆蟲適應周邊環境溫度變化,將溫度信號轉化為細胞內鈣離子信號。研究還發現昆蟲RyR具有昆蟲特異性的小分子結合口袋,可能成為新型殺蟲劑的潛在結合位點,為開發具有種屬特異性的綠色農藥奠定了基礎。最近,還報道了分辨率為2.06?的小菜蛾RyR-SPRY2結構域的晶體結構,并發現SPRY2-BSOl界面在通道門控時會改變構象,表明它可能是昆蟲特異性殺蟲劑的潛在靶點。 03綠色農藥創新面臨的挑戰及關鍵科學問題 3.1 ?綠色農藥創新面臨的挑戰 我國生
2021-08-25
全國農技中心:中晚稻重大病蟲害發生形勢依然嚴峻
當前,水稻主產區處于產量形成關鍵期,其中華南、江南中稻和西南北部、東北單季稻處于孕穗至抽穗期,華南、江南晚稻和長江中下游、江淮單季稻處于返青至分蘗拔節期。截至8月12日,水稻重大病蟲害累計發生面積5.83億畝次,其中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稻瘟病累計發生面積分別為1.61億畝次、1.20億畝次、2,062萬畝次,經各地大力監測防控,前期發生形勢較為平穩;但近期長江中下游、東部和南部沿海稻區“兩遷”害蟲燈下蟲量迅速攀升,西南、江南和長江中游田間蟲口密度偏高,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等病害在局地仍處于感病關鍵期,中晚稻重大病蟲害發生形勢依然嚴峻。 發生動態 1.1 ?稻飛虱 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期,受早稻主產區陸續收割、中東部稻區降雨偏多以及臺風“煙花”“查帕卡”“盧碧”北上等因素影響,稻飛虱在長江中下游、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出現明顯燈下蟲峰。據全國水稻病蟲監測區域站239個站點監測,此期間南方稻區稻飛虱燈下累計誘蟲量16.6萬頭,單燈單日平均誘蟲量43.5頭,褐飛虱占比為39.3%、同比增加6.8%。7月底至8月初,各省單點平均周累計誘蟲量,長江中下游一般為400~500頭,環比增加1.5~6.2倍,福建、浙江達1,300頭,環比分別增加6.2倍、51.4倍;其中,浙江鄞州(7月30日)、福建惠安(7月31日)單日誘蟲量高達1.4萬頭。8月上旬后期,燈下蟲量明顯回落,各省單點平均周累計誘蟲量一般為50~400頭,但華南沿海稻區仍有燈下蟲峰,其中福建仙游、同安和廣東潮州出現單燈單日萬頭以上蟲峰,仙游(8月5日)最高達5.9萬頭。 經及時防控,稻飛虱田間蟲量得到有效控制。當前,西南、江南、長江中游稻區平均百叢蟲量一般為300~900頭,與上年持平;但滇西芒市、川東北梓潼、渝東北巫溪、湘西麻陽、鄂北宜城局部田塊百叢蟲量達3萬~10萬頭,超大發生指標,部分漏防田塊已“穿頂”。 1.2 ?稻縱卷葉螟 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期,稻縱卷葉螟在江南和長江下游多地出現明顯遷入峰。據全國水稻病蟲監測區域站239個站點監測,此期間南方稻區稻縱卷葉螟燈下累計誘蛾量7.1萬頭,單燈單日平均誘蛾量18.5頭。7月底至8月初,各省單點平均周累計誘蟲量環比增加1.5~2.5倍,浙江、上海、江蘇分別為610頭、206頭、500頭,環比增加6.7倍、4.9倍、16.6倍,其中,湖南沅江、浙江余杭、江蘇宜興達4,000~5,000頭。8月上旬后期,江南和長江下游燈下蟲量有所回落,江南為200~250頭,長江下游為350~450頭,但華南各省平均增加1.1~3.8倍,其中,浙江安吉、江蘇宜興、湖南道縣出現單日300~500頭蛾峰。 當前,江南、長江中下游等南方主產稻區稻縱卷葉螟正處于發生盛期,其中湖南和江蘇當前發生面積4,141萬畝,全國占比63.7%。經及時防控,田間發生程度得到有效控制,湖南、廣東、上海平均畝幼蟲量為3,000~8,000頭,其余一般為1,000頭以下。 1.3 ?流行性病害 稻瘟病目前總體偏輕發生,累計發生面積2,062萬畝。經防治,田間病葉率西南地區為3%~7%,病穗率為1%~4%,其余地區病葉率一般為3%以下,病穗率1.5%以下。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目前偏輕至輕發生,累計發生面積31萬畝,但廣西局地介體帶毒率偏高、田間已見集中發病。經檢測,7月下旬廣西浦北、宜州白背飛虱帶毒率為5%、2%,為2012年以來最高。據7月底8月初專家調查,廣西南寧、桂林等地有5,000畝左右田塊發病率為1%~3%,500畝田塊發病率為5%,處于抽穗揚花期的早稻發病率一般在5%~20%之間,嚴重田塊達到35%。 下階段發生趨勢 據國家氣象中心預測,8月中下旬,我國水稻主產區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東北中南部、華北大部、江淮等地降水偏多,未來10天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中下游、江南稻區有持續性強降水,8月下旬可能有1~2個臺風生成并有北上,氣象條件有利于水稻“兩遷”害蟲北上遷移和輾轉為害以及稻瘟病和細菌性病害的擴散流行。預計下階段,稻飛虱在長江中下游、江南稻區偏重發生,南方其他稻區中等發生;稻縱卷葉螟總體中等發生,江南西部、長江中下游沿江沿湖稻區偏重發生;稻瘟病總體中等發生,但東北、長江下游稻區要提防穗頸瘟、枝梗瘟的流行危害;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在兩廣地區有偏重流行風險,遲播中稻和晚稻產區要加強分蘗拔節前病毒病的監測,謹防產量損失;此外,臺風登陸波及區域,要密切關注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等病害的發生發展形勢,做好應急防控準備。
2021-08-23
農藥不懂混配?有這35個配方,高效打藥不求人
為增加病蟲害防治效果,農藥的混用已是常態,并且農藥混用也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但不當的混用方法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輕者藥效降低,重則出現藥害,甚至發生事故。今天我們來說說如何科學合理地混用農藥。 一、農藥混用次序 1、農藥混配順序要準確 葉面肥與農藥等混配的順序通常為:微肥、水溶肥、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微乳劑、水乳劑、水、乳油依次加入(原則上農藥混配不要超過三種),每加入一種即充分攪拌混勻,然后再加入下一種。 2、先加水后加藥 進行二次稀釋混配時,建議先在噴霧器中加入大半桶水,加入第一種農藥后混勻。然后,將剩下的農藥用一個塑料瓶先進行稀釋,稀釋好后倒入噴霧器中,混勻,以此類推(想藥效好,就千萬別偷懶)。 3、現配現用 無論混配什么藥劑都應該注意“現配現用、不宜久放”藥液,雖然在剛配時沒有反應,但不代表可以隨意久置,否則容易產生緩慢反應,使藥效逐步降低。 二、農藥混用原則 1、不同毒殺機制的農藥混用 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混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緩病蟲產生抗藥性。 2、不同毒殺作用的農藥混用 殺蟲劑有觸殺、胃毒、熏蒸、內吸等作用方式,殺菌劑有保護、治療、內吸等作用方式,如果將這些具有不同防治作用的藥劑混用,可以互相補充,會產生很好的防治效果。 3、作用于不同蟲態的殺蟲劑混用 作用于不同蟲態的殺蟲劑混用可以殺滅田間的各種蟲態的害蟲,殺蟲徹底,從而提高防治效果。 4、具有不同時效的農藥混用 農藥有的種類速效性防治效果好,但持效期短;有的速效性防效雖差,但作用時間長。這樣的農藥混用,不但施藥后防效好,而且還可起到長期防治的作用。 5、與增效劑混用 增效劑對病蟲雖無直接毒殺作用,但與農藥混用卻能提高防治效果。 6、作用于不同病蟲害的農藥混用 幾種病蟲害同時發生時,采用該種方法,可以減少噴藥的次數,減少工作時間,從而提高功效。 三、農藥混用的注意事項 農藥混用雖有很多好處,但切忌隨意亂混。不合理地混用不僅無益,而且會產生相反的效果。農藥混用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不改變物理性狀 即混合后不能出現浮油、絮結、沉淀或變色,也不能出現發熱、產生氣泡等現象。如果同為粉劑,或同為顆粒劑、熏蒸劑、煙霧劑,一般都可混用; 不同劑型之間,如可濕性粉劑、乳油、濃乳劑、膠懸劑、水溶劑等,以水為介質的液劑則不宜任意混用。 2、不引起化學變化 ①許多藥劑不能與堿性或酸性農藥混用,在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堿性條件下,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福美雙、代森環等二硫代氨基甲酸類殺菌劑易發生水解或復雜的化學變化,從而破壞原有結構。 ②在酸性條件下,2,4-D鈉鹽、2甲4氯鈉鹽、雙甲脒等也會分解,因而降低藥效。 ③除了酸堿性外,很多農藥品種不能與含金屬離子的藥物混用。 ④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殺菌劑、2,4-D類除草劑與銅制劑混用可生成銅鹽降低藥效。 ⑤甲基硫菌靈、硫菌靈可與銅離子絡合而失去活性。 ⑥除去銅制劑,其他含重金屬離子的制劑如鐵、鋅、錳、鎳等制劑,混用時要特別慎重。 ⑦石硫合劑與波爾多液混用可產生有害的硫化銅,也會增加可溶性銅離子含量。 ⑧敵稗、丁草胺等不能與有機磷、氨基甲酸酯殺蟲劑混用,一些化學變化可能會產生藥害。 曾經有位農戶隨意混用農藥,將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等全部任意倒入水中直接攪拌,不經過二次稀釋,結果正在操作當中,引起爆炸,差點造成嚴重后果。 特別是有的農藥店也不重視,不給農戶指導農藥混配方法,甚至是農藥店老板本身也不懂,出了問題一味找廠家說理,還認為是廠家的農藥有問題。 3、具有交互抗性的農藥不宜混用 如殺菌劑多菌靈、甲基托布津具有交互抗性。混合用不但不能起到延緩病菌產生抗藥性的作用,反而會加速抗藥性的產生,所以不能混用。 4、生物農藥不能與殺菌劑混用 許多農藥殺菌劑對生物農藥具有殺傷力,因此,微生物農藥與殺菌劑不可以混用。 四、農藥混用配方分享 1、功夫+吡蟲啉或啶蟲脒,可以預防綠盲蝽。 2、阿維菌素+44%丙氯,在水稻上使用防治稻縱和螟蟲,經濟實惠。 3、甲維鹽+蟲酰肼,可以用于夜蛾類害蟲防治,持效期長。 4、噻蟲嗪、呋蟲胺顆粒劑,成為預防小蟲的新成分。 5、呋蟲胺+功夫,防治白粉虱高效、持效。 6、功夫+丙溴磷大眾配方,針對地下害蟲特效。 7、甲維鹽+殺鈴脲,防治稻縱卷葉螟、果樹食心蟲。 8、甲維·殺蟲單+水胺硫磷,老配方:針對水稻的各種蟲害。 9、毒死蜱+三唑磷,可以預防水稻鉆心蟲(局部地區禁用三唑磷)。 10、阿維+氯蟲苯甲酰胺+烯啶·吡蚜酮,水稻全打配方。 11、烯啶·吡蚜酮+丁硫·吡蟲啉/毒死蜱,桃樹抗性蚜蟲效果好。 12、螺蟲乙酯+阿維菌素,打梨木虱效果很不錯。 13、氧化樂果+氰戊菊酯,殺小麥蚜蟲效果不錯價格也不高。 14、咪鮮胺+異菌脲,防治葉菜類葉斑、炭疽病效果棒棒噠。 15、有機銅制劑+苯甲咪鮮胺+碘液,防治黃瓜靶斑病經濟實惠。 16、阿維菌素+螺蟲乙酯,防治白粉虱、蚜蟲、薊馬絕對沒問題。 17、甲維鹽+蟲螨腈,蟲螨雙殺。 18、噻嗪酮/毒死蜱+螺蟲乙酯,抵抗蚧殼蟲,安全高效。 19、烯酰嗎啉+多抗·錳鋅,防治空心菜白銹病、瓜類霜霉病,三天干斑。 20、甲維鹽·氟鈴脲+氯氰,打果樹食心蟲,效果不錯。 21、防霜霉、疫病常規藥劑+有機銅制劑,防治效果增加50%以上。 22、氟硅唑+有機銅,涂抹瓜類蔓枯病,愈合效果好。 23、殺蟲單+毒死蜱,殺生姜鉆心蟲效果杠杠的。 24、精甲·惡霉靈/精甲·嘧菌酯+有機銅,防治根部病害。 25、申嗪霉素+井蠟芽,治療瓜類蔓枯病和枯萎病。 26、噠螨靈+噻蟲嗪,打跳甲杠杠滴。 27、阿維+滅蠅胺,打潛葉蛾。 28、乙氧氟草醚+二甲戊靈,大蒜田封殺小草,禾闊雙除,最佳組合。 29、噻蟲嗪+聯苯菊酯,灌根防治地蛆、韭蛆。 30、克菌丹+枯草芽孢桿菌,解決重茬連茬病害。 31、氯蟲苯甲酰胺+毒死蜱,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很好。 32、甲維鹽+蟲酰肼,打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效果不錯。 33、水合霉素+惡霉靈/甲硫·惡霉靈,淋根防治根部病害。 34、吡唑嘧菌酯·噻呋酰胺,預防柑橘樹脂病(沙皮病)持效期長。 35、阿維+噠螨靈/三唑錫+聯苯井脂,治療果樹高抗性紅白蜘蛛。
2021-08-18
2021年省級作物面積及容量統計(22種作物)
2021-08-05
農業農村部要求,切實控制草地貪夜蛾重發危害
7月20日,農業農村部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黃河流域9省份草地貪夜蛾防控現場會,分區域對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要求堅決打好黃河流域防控攻堅戰,切實控制其重發危害,最大限度降低黃淮海夏玉米主產區大面積重發危害風險,堅決將重發危害區控制在北方主產區以南。 會議指出,當前黃河流域已進入草地貪夜蛾發生防控關鍵時期。黃河流域是糧食主產區,也是落實草地貪夜蛾“三區四帶”防控策略的關鍵區,加強這一區域阻擊防控對減少“北遷南回”蟲源、保糧增收具有特殊意義。會議明確“兩個確保、兩個嚴守”防控目標,即確保蟲口密度達標區應防盡防,確保不大面積成災,嚴守危害范圍不突破長城防線,黃河流域危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 會議強調,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植保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把草地貪夜蛾防控作為奪取秋糧豐收的重要任務來抓,確保防控措施落到實處,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全力贏取全年糧食豐收主動權。一是強化防控責任。貫徹《生物安全法》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落實省負總責、縣抓落實責任機制,層層壓實防控責任,推進各項防控措施落細落地。二是強化監測預警。嚴密監測蟲源遷飛動態,開展網格化監測、拉網式排查,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和防控技術要點,開展現場培訓指導,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位、防控技術落實到田。三是強化科學防控。堅持并不斷完善“三區四帶”布防措施,加強科學選藥、合理用藥,切實加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等綠色防控措施示范推廣力度,促進農藥減量化。四是強化物資準備。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按照一類害蟲防控要求做好應急防治物資準備。增加防控資金投入,備足防治藥劑、藥械和監測誘殺等物資,確保有備無患,爭取防治主動權。五是強化督查指導。開展技術培訓和巡回指導,重點檢查防控責任落實、資金物資準備、安全用藥等情況,確保防控責任到位、工作落實到位、技術措施到位,全力以赴打好防控阻擊戰,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據悉,黃河流域9省份正積極備戰草地貪夜蛾阻截防控,已落實防控資金1.6億多元,設立監測點2.14萬個,裝備高空燈、測報燈4,000多臺,設置性誘設備78.6萬余套,儲備應急用藥305噸。
2021-07-22
為保障我國農藥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應盡早明確博拉例外規則適用客體包含農藥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對農藥需求大,有巨大的消費市場。自博拉例外規則實施以來,我國農藥企業在充分尊重他人專利權的基礎上,根據博拉例外規則,對多個在專利保護期內的農藥產品以獲取登記信息為目的,進行生產加工,開展登記試驗...... 農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農產品生產,以及林業、草原和衛生害蟲防控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我國農藥行業歷經多年的發展,產業體系不斷健全,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在穩定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等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專利密集型產業目錄(2016)(試行)記載,農藥制造屬于專利密集型產業,我國的農藥市場主要依賴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參與國際競爭。 2008年,我國在《專利法》第三次修改時引入了博拉例外規則,涉及《專利法》(2008)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五項:“為提供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而制造、使用、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的,以及專門為其制造、進口專利藥品或者專利醫療器械,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由于藥品行政審批的程序,導致在專利藥品保護已到期限,但專利藥品事實上還在獨占市場,變相地延長了專利權保護期限。博拉例外規則正是解決了行政審批制度所帶來的藥品上市延遲的問題,達到滿足公眾對過專利期藥品的可及性,維護公眾利益的立法目的。但是,《專利法》(2008)和《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卻沒有明確界定博拉例外規則中“專利藥品”具體適用客體的種類,例如是否僅適用于人用藥,還是覆蓋人用藥之外的獸藥和農藥。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對農藥需求大,有巨大的消費市場。自博拉例外規則實施以來,我國農藥企業在充分尊重他人專利權的基礎上,根據博拉例外規則,對多個在專利保護期內的農藥產品以獲取登記信息為目的,進行生產加工,開展登記試驗,例如螺蟲乙酯、氯蟲苯甲酰胺等,從未出現過遭遇專利侵權訴訟的案件。 在博拉例外規則實施以前,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出現過一例為提供農藥登記審批所需要的信息而遭遇專利侵權訴訟的案件,即拜耳公司訴華星公司侵犯發明專利權糾紛案(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申字第1532號裁定書)。但是由于當時訴訟爭議案件適用的法律為《專利法》(2001),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專利法》(2001)第六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法院對華星公司為了向農藥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農藥藥效數據信息,進行田間藥效試驗,并在試驗過程中制造和使用了該涉案專利農藥產品的行為進行了解釋,認為華星公司的行為沒有對拜耳公司專利的正常使用產生不合理的沖突,沒有損害權利人的正當利益,故華星公司的行為不構成侵權。事實上,該項裁定已經間接地表明了農藥屬于“博拉例外規則”適用的客體范圍。多年來,我國農藥企業根據博拉例外規則,不僅促進了仿制藥產業的快速發展,還降低了專利保護到期農藥產品的價格,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對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年,我國《專利法》第四次修改完成,增設了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程序,即藥品專利鏈接制度,涉及《專利法》(2020)第七十六條:“藥品上市審評審批過程中,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與有關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因申請注冊的藥品相關的專利權產生糾紛的,相關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就申請注冊的藥品相關技術方案是否落入他人藥品專利權保護范圍作出判決。(其余條款略)”2021年5月1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中國上市藥品專利信息登記平臺,藥品類型按照《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分為中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根據《藥品管理法》(2020)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本法所稱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等。據此,目前我國藥品專利鏈接制度中的藥品僅涉及人用藥。 ? 然而,隨著我國藥品專利鏈接制度的落地,我國農藥行業內對博拉例外規則適用客體的種類再次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認為我國博拉例外規則適用客體應當僅涉及人用藥,不包含農藥和獸藥。其理由為:《專利法》(2008)第五十條提到了“取得專利權的藥品”,《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第七十三條第二款:“專利法第五十條所稱取得專利權的藥品,是指解決公共健康問題所需的醫藥領域中的任何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包括取得專利權的制造該產品所需的活性成分以及使用該產品所需的診斷用品。”根據同一法律中的同一措辭除另有說明否則應認為具有相同的含義,《專利法》(2008)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五項所針對的“藥品”,應該與第五十條的“藥品”具有同樣的含義。 為了保障我國農藥行業健康穩定有序發展,目前亟需對博拉例外規則適用客體包含農藥進行明確,打消農藥企業正常生產登記的顧慮,避免出現司法層面在適用法律時出現缺乏明確依據的尷尬,特別是在侵權訴訟案件出現時,對我國農藥行業造成不利影響。為此,建議有關主管部門盡早明確博拉例外規則適用客體包含農藥。一方面博拉例外規則主要是為了提供行政審批所需要的信息,農藥同樣是需要進行行政審批才允許上市的產品,并且行政審批耗時較長;另一方面農藥與人用藥具有共同性,應當從廣義角度看待博拉例外規則中的“專利藥品”適用客體的種類。 建議通過立法或發布行政法規的方式進行明確,例如,在《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改建議》(征求意見稿2020-11-27)第七十三條中增加第三款,專利法第七十五條第五款所稱藥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用于預防、診斷、治療人體疾病的藥品;二是用于預防、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三是用于預防、治療、診斷動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調節動物生理機能的物質。 同時,我國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程序已經落地實施,對我國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農藥與醫藥的研發創新均具有投入高、風險大、周期長的特點,并且主要依靠專利權參與市場競爭。為貫徹落實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基于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程序制度的優越性,建議探索建立農藥專利糾紛早期解決程序,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農藥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實施辦法,農業農村部組織搭建中國上市農藥專利信息登記平臺,同時逐步建立農藥專利期限補償制度。充分發揮專利制度保護創新成果的市場壟斷競爭作用,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我國農藥行業“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
2021-07-20
農業農村部將多方面強化規劃引導,優化農藥產業布局
一、關于以《農藥管理條例》為抓手,在國家層面做好農藥生產的布局、產能規劃 農藥是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事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藥產業發展,依據《農藥管理條例》,制定了《農藥登記管理辦法》《農藥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5個配套規章和多個規范性文件,基本構建了農藥規范化管理的制度體系。《農藥管理條例》及《農藥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農藥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等法規規章,明確了農藥產業政策、生產許可條件和標準,從制度設計上力求全國“一盤棋”。農藥生產許可由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受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招商引資政策、稅收政策、環境保護督查、安全生產監管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農藥產業布局出現了“東退西進”的發展態勢。對此,我部高度關注,多次召開會議聽取行業協會、農藥企業、科研單位的意見,對產業發展布局及時進行引導,指導省級農業農村部門依法依規做好農藥生產許可。我部2019年召開全國農藥管理工作會議,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視、未雨綢繆,一方面要幫助企業解決搬遷轉移困難問題,另一方面也要符合中西部地區環保要求,嚴格規范管理,避免出現“前腳建后腳拆”的被動局面。 下一步,我部將認真貫徹落實《農藥管理條例》及其配套規章,科學編制“十四·五”農藥產業發展規劃,商有關部門發布實施,從農藥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綠色生產、規范經營、科學使用、科技創新等方面強化規劃引導,優化農藥產業布局,推動農藥工業向生產要素優勢區域集中發展,嚴格控制新增農藥企業數量和規模,嚴禁在水源保護區和生態功能區發展農藥企業,促進農藥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關于加大對農藥產業創新的支持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藥產業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加大農藥研發投入。“十三·五”期間,利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每年投入中央財政經費約1.113億元,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化學農藥及天敵產品等方面研發取得顯著成效;利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重點專項,中央財政投入科研經費23.29億元,在微生物農藥、天敵產品等方面開展科研攻關,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利用現有的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加強農藥創新能力建設,改善農藥創新手段,鞏固發展一批農藥創新工程中心。利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支持體系專家聚焦農藥產業技術難點開展協同創新。強化科企合作,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原則,推動發展創新聯合體,著力打造創新能力強、帶動能力強、競爭能力強的科技引領型農藥企業。同時,積極商請科技部利用“農業面源、重金屬污染防控和綠色投入品研發”重點專項,支持開展生態友好無公害重大綠色農藥品種創制與產業化,促進綠色農藥發展。 三、關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減少重復的農藥產品登記試驗 國家實行農藥登記制度,從源頭上保障農藥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申請農藥登記的,應當進行登記試驗,農藥登記試驗是科學評價農藥產品、保障試驗數據完整性、可靠性和真實性的重要手段。農藥登記遵循科學、公平、公正、高效和便民的原則。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農藥登記資料要求》在加強農藥安全性、有效性試驗評估以及規范登記試驗管理的同時,也在減少重復試驗、降低企業登記成本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農藥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與已取得中國農藥登記的農藥組成成分、使用范圍和使用方法相同的農藥,過登記資料保護期的(或者在登記資料保護期內,但經農藥登記證持有人授權同意的),免予殘留、環境試驗。《農藥登記資料要求》規定,若認定為相同原藥(母藥),則可減免相應的毒理學、環境影響資料;若認定為相同制劑、且使用范圍和使用方法相同,則可減免相應的毒理學、藥效、環境影響試驗資料,符合條件的,還可減免農作物殘留試驗資料。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在深入調研,并廣泛聽取行業協會、農藥企業的意見建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規定,在確保農藥產品高效安全的前提下,減少不必要的重復試驗,減輕企業負擔,促進農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1-07-16
農業農村部開展農藥生產、經營等大檢查,重擊互聯網違規經營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監督檢查 有效防范農藥安全風險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 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有毒有害物質管控、農產品質量安全及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中央政法委、國務院食安委、國務院安委會的部署要求,依據《農藥管理條例》規定,農業農村部門要全面履行農藥監督管理職責,突出重點領域,強化監督檢查,防范安全風險。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督促落實農藥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加強對高毒高風險農藥生產企業的監管和指導,對劇毒高毒農藥、危險化學品農藥、使用易燃易爆品等原材料的農藥生產企業,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重點檢查其是否具有相應的農藥登記證、生產許可證,生產條件是否符合規定,生產和銷售臺賬是否齊全,電子追溯系統是否齊備,農藥原藥(母藥)生產是否合法,農藥制劑委托加工或受托加工是否涉嫌租借登記證,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健全,對涉嫌非法生產經營行為要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督促農藥企業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主體責任,防范安全生產事故。 二、加強農藥經營環節的監督檢查 重點檢查高毒高風險等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專柜銷售、進銷臺賬、實名購買、溯源管理的落實情況,依法查處違規經營行為。對無證經營的流動商販要堅決打擊,堵住假冒偽劣農藥流通漏洞。要按照堵疏結合的原則,加強鄉村集貿市場違規銷售殺鼠劑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非法銷售殺鼠劑的行為。對于缺乏殺鼠劑等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門店的縣和鄉鎮,要根據需要增設定點經營門店。要加強對百草枯等僅限出口農藥的監督檢查,發現在境內銷售僅限出口農藥的,要按照《農藥管理條例》和我部第269號公告的規定,依法嚴厲查處。 三、加大互聯網違規經營農藥打擊力度 根據《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限制使用農藥不得利用互聯網經營,利用互聯網經營其他農藥的,應當取得農藥經營許可證。要重點檢查利用互聯網經營農藥的網絡平臺、網店經營者、直銷平臺等,是否取得農藥經營許可證,是否在網上持續公示農藥經營許可證,是否在網上銷售限制使用農藥,是否建立網上銷售產品的經營臺賬,網上銷售的產品是否為“三證齊全”合法產品。必要時可聯合市場監管、公安、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依法打擊網上非法經營農藥的行為。 四、加強農藥使用的監督指導 重點加強對豇豆、韭菜、芹菜等蔬菜使用農藥的監督檢查。指導農民科學使用農藥,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嚴格按農藥標簽標識使用農藥,嚴格落實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制度,牢固樹立農產品質量不合格不上市的意識,糾正常規農藥可隨意超范圍使用的錯誤認識。要加強蔬菜生產基地、龍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藥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農藥使用記錄和安全間隔期制度落實情況。近期,媒體反映一些地方紅薯田違規使用農藥造成后茬小麥減產的問題,引起社會公眾關注。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舉一反三,加強對紅薯田特別是種薯繁育基地使用農藥的監督檢查,防止違規使用農藥、引發后茬作物藥害事故。一旦發現涉嫌違規使用農藥行為,要堅決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五、強化農藥安全風險管理意識 要組織開展“落實安全責任,推動安全發展”主題宣傳活動,牢固樹立農藥安全管理“四個最嚴”理念。加大《農藥管理條例》及其配套規章的宣傳培訓力度,進一步強化農業農村部門干部法治觀念、法治思維,將安全風險防范意識貫穿于行政審批、行政執法、行業管理和技術指導工作過程,不斷提高農藥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知法守法意識、安全生產意識。全面落實農藥監督管理屬地責任,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有效防范農作物藥害事故、農藥使用中毒事故,以實際行動慶祝建黨100周年。 ?
2021-07-13
我國果樹種植面積達1.84億畝,前十大果樹作物是......
我國水果種植品種豐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查詢,2019年我國果園種植面積共計1.8415億畝。 那么,種植面積比較大的作物品種你都知道是哪些嗎?小編整理了水果種植面積較大的十種作物,一起來看看吧。 01柑橘 我國柑橘種植面積3730萬畝(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產量4584.54萬畝。主要分布在廣西、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福建、重慶、浙江、廣東等地區。 其中,廣西柑橘面積700萬畝,四川600萬畝,湖南570萬畝,江西480萬畝,湖北457.4萬畝,福建378.9萬畝,重慶242.6萬畝,浙江178.5萬畝,廣東100萬畝。 02蘋果 我國蘋果種植面積2907.8萬畝(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產量4242.54萬噸。 其中,陜西種植面積1087.85萬畝,甘肅445.42萬畝,山東387萬畝,山西228.09萬畝,河南221.09萬畝,云南106.05萬畝,新疆82.5萬畝。 03西瓜 我國西瓜種植面積2276.9萬畝,產量6153.69萬噸(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 從全國區域布局來看,西瓜生產布局主要以華東和中南兩大地區為主,兩區域合計生產了70%左右的西瓜。 ? 2018年產量前十的省份:河南、山東、江蘇、湖南、廣西、湖北、安徽、河北、新疆、浙江,占總產量的73.30%。 其中,河南376.62萬畝,山東226.76萬畝,江蘇161萬畝,湖南162.61萬畝,廣西151.72萬畝,湖北113.64萬畝,浙江99.51萬畝,安徽96.69萬畝,新疆77.61萬畝,河北67.54萬畝。 04梨 我國梨種植面積1415.1萬畝,產量1731.35萬噸(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 其中,河北297萬畝,遼寧151萬畝,四川117.45萬畝,新疆110.85萬畝,河南95萬畝,云南86.25萬畝,貴州71萬畝,陜西70萬畝,安徽60萬畝,江蘇60萬畝,山西59萬畝,山東52.5萬畝,湖南50萬畝,重慶36.12萬畝,湖北35.82萬畝,廣西34.2萬畝,江西33.7萬畝,浙江32.16萬畝,甘肅30萬畝。 05桃 2017年全國桃樹種植面積在1366.84萬畝,主產區集中在山東、河北、河南等省區,占到了全國的40%。 其中,山東種植面積156萬畝,產量246.48萬噸,河北種植面積128萬畝,產量166.17萬噸,河南種植面積115萬畝,產量110.12萬噸,湖北種植面積80萬畝,產量72.49萬噸。 06葡萄 我國葡萄種植面積1087.6萬畝,產量1419.54萬噸。主要集中在新疆、河北、陜西、山東、云南、遼寧、江蘇、河南等地。 其中,新疆種植面積214.2萬畝,河北129萬畝,陜西73萬畝,山東64萬畝,云南58萬畝,遼寧57.6萬畝,江蘇57萬畝,河南54.5萬畝,廣西49.5萬畝,寧夏48.6萬畝,浙江47.3萬畝,四川44.7萬畝,貴州43.1萬畝,甘肅41.6萬畝,湖南37.6萬畝,安徽28.65萬畝。 07甜瓜 我國甜瓜種植面積564.18萬畝,產量1315.93萬噸。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南、山東,江蘇、內蒙古等地。 其中,新疆甜瓜種植面積87萬畝,河南70萬畝,山東62.32萬畝,江蘇43萬畝,內蒙古35.6萬畝,陜西27.5萬畝,湖南26萬畝,河北25萬畝,黑龍江22萬畝,湖北19.6萬畝,吉林19萬畝,遼寧16萬畝。 08香蕉 我國香蕉種植面積497.85萬畝,產量1165.57萬噸(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主要分布在廣東、云南、廣西、海南等地。 其中,廣東香蕉種植面積163.1萬畝,云南128.6萬畝,廣西124萬畝,海南52.1萬畝,福建17萬畝。 09獼猴桃 截至2019年底,全國獼猴桃栽培面積436萬畝,總產量達300萬噸。分布于我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排名前6的是陜西、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和河南省,其中陜西獼猴桃產業規模約占全國的40%左右。 10芒果 芒果是著名的熱帶水果,有“熱帶果王”之美稱,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芒果主產區。海南南部—西南部、廣西右江河谷、四川—云南金沙江干熱河谷流域、云南怒江—瀾滄江流域、云南紅河流域、廣東雷州半島、貴州黔西南、福建閩南等8個產區構成了我國芒果種植的版圖,組成了中國芒果大家庭。 據統計,2018年全國芒果種植面積417.34萬畝,產量223.81萬噸。主要分布在海南、百色和攀枝花三大產區。百色市芒果種植面積120萬畝,海南芒果面積85萬畝,攀枝花芒果種植面積達66萬畝。 我國是水果種植大國,2019年我國水果產量2.74億噸,周年水果供應不斷,占據地理優勢,但水果強國的發展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