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id="oc6wq"><small id="oc6wq"></small></object>
<acronym id="oc6wq"></acronym>
<acronym id="oc6wq"></acronym>
<acronym id="oc6wq"><small id="oc6wq"></small></acronym>
<rt id="oc6wq"><center id="oc6wq"></center></rt>
<rt id="oc6wq"><small id="oc6wq"></small></rt><rt id="oc6wq"></rt><acronym id="oc6wq"><small id="oc6wq"></small></acronym>

線蟲防控市場巨大,“化學+生物”成為防控新趨勢

發布時間 :

2023-05-29

“線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生物,1987年世界范圍內由線蟲造成的經濟損失為770億美元,到2008年約1,570億美元。2015年埃及和印度的兩個科學家在全球范圍通過調查計算,估計線蟲造成的理論經濟損失為3,582.4億美元,依據類似的方法估算,線蟲在中國造成的理論經濟損失為537.55億美元。”這是從“第六屆中國土壤線蟲防治及根保護高層論壇”上傳遞的信息。

與會專家表示,隨著線蟲逐漸上升到優勢種群,線蟲防治已經呈現出新的趨勢,如保護地線蟲暴發呈現常態化,水稻、大豆、馬鈴薯線蟲危害將加重,“化學+生物”成為防控新趨勢。

線蟲市場八大變化

做好土壤線蟲防治,是保護作物根系,實現作物豐產豐收的關鍵一環。《中國化工報》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勇在致辭中表示,通過近3年來調研發現,土壤線蟲防控市場從產品結構到防治理念上發生了八大變化:

一是在大田、果樹以及部分高價值經作市場,線蟲危害開始引起重視,存在巨大市場空白。

二是化學防治仍然是最常用、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噻唑膦、阿維菌素占據產品登記半壁江山,微生物菌劑等產品防控效果的穩定性有待市場檢驗。

三是同質化競爭激烈,差異化證件稀缺,隨著證件資源管理的放開,借證被允許后,殺線劑品牌在市場上呈現爆發增長,行業嚴重內卷。

四是以寡糖+噻唑膦為代表的“生物+化學”的防控手段成為趨勢。

五是氟吡菌酰胺專利期即將屆滿,個別企業已經提前布局,走在前列。

六是線蟲治理首先要治理土,土壤環境惡化是導致線蟲病害發生罪魁禍首之一。

七是線蟲防控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殲滅戰,而是要讓根際環境重新恢復到有利于作物生長的生態平衡狀態。

八是三氟殺線酯、三氟咪啶酰胺等全新殺線化合物正在審批登記,登記后有望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殺線蟲劑登記四大特點

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張楠高級農藝師介紹了我國殺線蟲劑的登記與管理動態。張楠表示,殺線蟲劑登記主要有4個特點:

一是從登記總量上看,殺線蟲劑登記產品數量少。據統計,目前我國殺線蟲劑產品總數390個,在農藥登記總數中占比0.81%,在殺菌劑登記總數中占比3.4%。殺線蟲劑登記有效成分共34個,在農藥登記總數中占比4.6%,在殺菌劑登記總數中占比14.9%。

二是從年新增登記數量上看,殺線蟲劑占比穩定,約5%左右。2022年至今新增殺線蟲劑產品6種,包括寡糖·噻唑膦、氨基寡糖素、阿維菌素、棉隆、威百畝、氟吡菌酰胺。

三是從登記品種上看,登記的產品相對單一,絕大部分為噻唑膦、阿維菌素等老品種。但近年來,生物制劑登記逐步增多,如殺線蟲芽孢桿菌、異硫氰酸烯丙酯、厚孢輪枝菌等,為殺線蟲劑的發展增添了活力。

四是從登記作物上看,涉及的作物范圍較廣,主要登記作物涉及蔬菜、林木、經濟作物、水果、大田及特色小宗作物等,共25種,但作物品種單一,以黃瓜、番茄、松樹、煙草、花生、山藥居多,如黃瓜上登記數量210個,占殺線劑制劑比重將近60%。

此外,從線蟲整體登記上看,根結線蟲占比73.9%,松材線蟲占比11.7%,線蟲占比8.9%。張楠表示,不鼓勵直接登記線蟲,而是要明確到線蟲品種。

線蟲綜合治理面臨新形勢

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湖州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高丙利教授介紹,線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1987年世界范圍內由線蟲造成的經濟損失為770億美元,到2008年約1,570億美元。2015年埃及和印度的兩個科學家在全球范圍通過調查計算,估計線蟲造成的理論經濟損失為3,582.4億美元,依據類似的方法估算,線蟲在中國造成的理論經濟損失為537.55億美元。

造成線蟲危害加劇的主要原因包括6個方面:高效高毒殺線劑的禁用、保護地面積的增加、線蟲抗藥性增強、耕作方式變化、全球氣候變暖、外來物種入侵等。

當前線蟲防治呈現出新的形勢:第一,保護地線蟲暴發呈現常態化,且密度增大,保護地線蟲密度是開放地的10~30倍。第二,根結線蟲對高頻率施用的阿維菌素、噻唑膦,甚至氟吡菌酰胺已表現出抗性。第三,線蟲-病原菌復合病害和連作障礙對作物的影響日益加重。第四,線蟲的發生對糧食安全提出挑戰,大豆孢囊線蟲已經成為大豆生長的第一大病害。第五,目前我國缺乏高效的治理線蟲的農藥。至2021年我國禁用農藥46種,限制使用23種;高毒農藥由原來占比60%左右下降到當前3%以下。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效農藥的占比。第六,市場對農產品需求結構正在發生改變,也加速了農藥應用結構的改變。隨著人們對食品要求的提升,生物農藥和低毒農藥的占比將會進一步增加。

當前防治線蟲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整體的思路還是要預防為主,加強監測和風險分析,利用生物和化學措施相結合,靶向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進行綜合治理。目前線蟲防控技術也在發生變革,一些科研單位和企業已經開展研究,通過高效測序、組學、生物信息、遺傳修飾、合成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無人機、互聯網、納米技術、衛星信號等新興技術相融合,來創造抗性品種、誘導抗性、生產化學制劑、進行生物防治等,以此來有效地防治線蟲。

未來對于線蟲技術的研究重點包括幾個方面:第一,阻止植物線蟲對已有殺線劑產生抗性;第二,利用組學和其它分子生物手段開發抗線蟲作物品種;第三,開發快速巡查和診斷技術;第四,利用精準施藥技術,提升施藥的效率和經濟性;第五,統籌作物生產和保護,提升輪作管理;第六,開發出更多的具有新作用機理的選擇性藥物成分;第七,開發合成生物學、化學信息素、化感作用和生物農藥。

 

引領“生物+化學”防控線蟲新趨勢

河北三農農用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書延在報告時介紹,根據初步估算,目前國內噻唑膦原藥產能在1,500~2,000噸,按照10%顆粒劑折算,噻唑膦制劑市場銷量在2萬噸,國內噻唑膦的市場容量接近10億元+,市場容量逐年增加。預估未來10年原藥突破5,000噸,國內市場容量達到30億元+。

河北三農2008年開始關注線蟲,截至目前,公司噻唑膦原藥批復噸位 1,700噸,目前產能原藥500噸,原藥+制劑年銷售額 1億元,預計未來兩年釋放全部產能后,將占到全國50%的市場份額。

河北三農專注土壤線蟲防治15年,是國內首個獲得噻唑膦原藥、制劑雙登記的農藥企業,同時也是國內噻唑膦產能最高、登記證件最豐富的企業,為中國土壤線蟲防治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15年來,河北三農在線蟲防治領域積累了兩大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證件優勢。河北三農從證件資源上可以說是國內獨家,從高端的75%噻唑膦乳油、40%噻唑膦水乳劑、30%噻唑膦微囊懸浮劑、20%噻唑膦顆粒劑、10%噻唑膦顆粒劑、5%噻唑膦顆粒劑到5%噻唑膦微乳劑,從高到低的搭配,可以說是國內獨一無二的。

第二個優勢是產品內在品質。河北三農為了產品品質,一直保持著純進口助劑的優勢,為公司產品在市場上贏得用戶認可奠定基礎。

2018年6月20日,河北三農農用化工有限公司與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遺傳生理研究所簽約,正式取得S506專利菌株(酒紅土鶴鏈霉菌)使用權。酒紅土鶴鏈霉菌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遺傳生理研究所王占武研究員團隊歷經近20年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核心技術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經陳文新院士及其委員會的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主要用于退化土壤的生物修復,在克服連作障礙、改善農產品品質方面效果突出,將成為河北三農布局土壤修復萬億市場的新利器。

鏈霉菌屬于內寄生性真菌,是植物寄生線蟲的重要天敵,能夠有效防控作物多種線蟲。提高系統抗性,延緩早衰。提高植株耐鹽、耐寒、耐旱性能;促進根系發展,毛細根提高3倍以上,提高對水及各種養分的吸收能力;降解上茬殘留,當茬根系的各種毒素,減少生理病害;防控多種土傳病害,有效防控作物的枯萎病、黃萎病、立枯病、根結線蟲等;抗重茬,同一地塊的種植年限提升50%以上。

截至目前,河北三農“生物防控+化學殺線”的防控模式已經基本成型,引領生物防控新趨勢。定植前,酒紅土鶴菌肥+20%金割線緩釋顆粒劑或5%翠海緩釋顆粒劑,土壤處理全面防控抗性線蟲;定植后,酒紅土鶴水劑+噻唑膦水劑系列滴灌或沖施使用,能夠有效保護植株新根,殺滅土壤線蟲。

山東省作物線蟲病害發生狀況與防控需求

據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副院長趙洪海教授介紹,在我國,農業上重要線蟲病害主要包括根結線蟲、孢囊線蟲、莖線蟲、根腐線蟲、穿孔線蟲、腎狀線蟲、粒線蟲以及葉線蟲。

因易感線蟲農作物種類多樣,保護地蔬菜栽培模式歷史久、規模大,山東省是受植物線蟲危害最大的省份之一。由于種植者對線蟲知識的缺乏和對經濟效益過度的追求,導致線蟲病害治理實踐上存在主觀經驗性、盲目從眾性,結果導致肆意猖狂的線蟲頑疾和亟待提升的土壤質量問題不容樂觀。線蟲病害業已成為山東省高效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山東省突出的重大線蟲病害:蔬菜、花生、薯類、煙草、藥用植物等根結線蟲,小麥、大豆孢囊線蟲,甘薯、馬鈴薯等腐爛莖線蟲,谷子、水稻貝西滑刃線蟲等。趙洪海表示,只要蟲口數達到一定程度,幾乎所有作物都可能被侵染,根結線蟲以蔬菜發生為主,設施蔬菜常年發生面積估計達1,000萬畝次;馬鈴薯的線蟲發生有趨重態勢,在我國主要種類是南方根結線蟲。此外,在生產上還要區別好根結線蟲與根瘤菌、根腫病、根癌病等相關病害的癥狀。

大豆胞囊線蟲導致超過30%以上產量損失乃至絕收;小麥胞囊線蟲全國發病面積超過1億畝,山東3,000萬畝以上;作物腎狀線蟲可能在將來成為重要線蟲病害;禾谷作物葉(芽)線蟲隨著谷子種植面積的擴大,將越來越受關注。

發掘新型殺線蟲活性代謝產物是防治線蟲的有效途徑

據云南大學牛雪梅研究員介紹,自然界中,植物病原線蟲約有5,000種,能夠危害3,000多種植物,為農作物的第二大病害。從土壤真菌中發現和挖掘天然的新型殺線蟲活性代謝產物是防治線蟲的一種有效途徑。

從嗜熱真菌中挖掘抗線蟲活性化合物是一項創新性的研究。嗜熱真菌是最適生長溫度為40~60℃的一類特殊真菌群,是熱穩定性酶(脂肪酶、幾丁質酶和木聚糖酶)的重要來源。利用嗜熱真菌進行堆肥發現能夠促進蔬菜生長,對于土壤中的速效鉀、速效鎂等含量的提升均有促進作用。團隊從嗜熱真菌中首次發現細菌類型的新奇大環內酯Thermolides,這類物質顯示出與阿維菌素活性相當的抗線蟲活性,排在1984年來國際上發現的重要的抗線蟲化合物的首位。

此外,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線蟲的天敵,利用捕食線蟲真菌資源進行殺線蟲的研究也為產品的研發提供了思路。

非熏蒸劑與土壤消毒配合防治土傳病害效果突出

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傳病蟲害防控創新團隊”資深首席專家、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二級研究員曹坳程在報告中說,土傳病害種類多,危害大,尤其是保護地和高附加值作物連年種植,發生嚴重。土傳病害造成作物一般減產15.9%~21.9%,嚴重導致作物絕產。土傳病害很大的特點是具有毀滅性、傳染性,且治療的效果差。土傳病害難以預警,防治缺乏針對性,且易于傳播。對于集約化種植等輪作倒茬困難,抗病品種難以培育,常用防治土傳病害藥劑存在風險,生物防治缺乏穩定性。

對于土傳病害的防治策略要以預防為主,早期防治,阻截傳染。需要在種植前進行源頭控制,對點片和重點發生區進行重點治理,同時要防止澆水、機械操作、農事操作傳染,還要通過種苗處理確保種苗不帶病。

土傳病蟲害防治技術多種多樣,包括農業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綜合防治技術、使用無病種苗、防止土傳病害的再侵入等。化學防治技術主要是指接觸性藥劑,這類藥劑在土壤中難以移動,因而難以分布均勻,效果差,并且易于受到病菌的傳染,需要多種藥劑配合,單使用3~5年后效果下降。熏蒸劑在土壤中移動快,易于分布均勻,能更有效地防治土傳病害,通常具有殺真菌、殺細菌、殺線蟲、殺蟲、除草的綜合效果,熏蒸劑的活性高于接觸類藥劑的活性,同時無殘留問題。

通過非熏蒸劑與土壤消毒配合使用或輪用,能夠殺死產生抗性的線蟲或病原菌,殺死降解農藥的微生物,復活非熏蒸劑的活性。熏蒸劑向高效減量化發展,熏蒸劑與其他技術如太陽能消毒、生物熏蒸、嫁接、抗性品種、種子包衣、種苗處理等聯合使用能夠更加高效,熏蒸劑與生物熏蒸、ASD技術輪用減少50%熏蒸劑用量。應用土壤消毒與活化技術能夠實現源頭控制、減少生長期用藥,環境友好,能夠推動社會化服務。

叢枝菌根真菌防治植物線蟲病害的作用機制及其應用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郝志鵬博士介紹道,在生防真菌方面,棘孢木霉菌、淡紫紫孢菌、捕食線蟲真菌等已經得到了廣泛推廣,而叢枝菌根真菌作為一種非常典型的植物共生菌,其可以與80%的作物形成良好共生,如水稻、小麥、玉米、各類蔬菜,以及藥用作物如人參、三七、甘草等,且是構建三七健康土壤微生態的關鍵因子。叢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共生可以改變植物體,大量菌絲在土壤中,會對土壤微生物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叢枝菌根真菌在土壤中的生物量已達到2%~36%,意味著其作為連接根系和土壤的橋梁作用,能夠擴大根系營養范圍,增強植物對營養的吸收,改善水分。同時,其叢枝結構還可以幫助作物和真菌進行營養交換,作物給真菌提供碳,真菌給作物提供磷。

叢枝菌根真菌防治植物線蟲病害的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第一,可以調節植物生長,改善植物礦質營養、水分,影響根系構型;第二,可以通過誘導植物抗性,影響信號的轉導,調節抗病生理代謝;第三,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產生影響,調節土壤微生物組成。

根據研究表明,叢枝菌根真菌能促進植物生長,可以達到和施肥一樣的效果。此外,叢枝菌根真菌還對大豆、豌豆、百合等作物具有明顯促生作用,還可以改善水分、減少重金屬等非生物脅迫的影響。此外,通過3種不同叢枝菌根真菌在黃瓜根結線蟲的研發發現,叢枝菌根真菌的存在顯著降低了根結指數,包括線蟲數量和卵的數量,同時可以促進植物光合作用,提高營養吸收量。

金必來叢枝菌根真菌系列產品可進入植物根系,能代替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礦物質營養,特別是氮、磷、銅、鋅等礦物質,能極大改善作物對營養和水分的吸收能力。除此之外,菌根真菌所代謝出來的磷酸酶、球囊霉素、植物內源激素和毒蛋白,在改良土壤、促進養分吸收、抑制土傳病害等方面有明顯效果。

大姜根結線蟲及其土傳病害的發生與解決方案

安丘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張新華說,生姜根結線蟲病是一種危害生姜根莖的主要土傳病害,是一種由南方線蟲引起的、病害傳播途徑多、病原繁殖效率高、抗逆能力強(卵、卵囊)的病害,是一種目前較難防治的病害。近幾年危害十分普遍,在山東等地生姜無一不受其害。

張新華表示,目前已知為害生姜的根結線蟲病線蟲主要南方根結線蟲及少量卵形根結線蟲和印度根結線蟲,主要以卵、幼蟲在土壤和病姜塊莖及根內越冬,依靠病土、病殘體、灌溉水、農具、農事作業等傳播。據觀察,含磷量大的地塊,使用化學肥料多、土壤呈酸性地塊,線蟲病發生重。

此外,冬季溫暖沒有凍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也會利于病害發生。通過線蟲在土壤中的分布經不同深度土壤中線蟲含量調查表明,姜根結線蟲以10~20 cm土層中為多,占58.2%;其次為20~30 cm土層,占24.1%;0~10 cm土層中線蟲最少,占17.7%。

生姜受線蟲為害后,輕者癥狀不明顯、重者植株發育不良,葉小,葉色暗綠,莖矮,9月中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30%~50%,但植株很少死亡,根部受害,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根結,塊莖受害部表面產生瘤狀或疙疹狀物并出現裂口,如有病菌侵染常伴有腐爛。

張新華認為,防治根結線蟲方法有限,而且可用藥劑較少、防治成本較高。以前,安丘市主要使用殺線劑主要是二溴氯丙烷、呋喃丹、涕滅威、二氯硝基苯、甲拌磷、甲基異柳磷(禁用)等。而現在,通過使用土壤熏蒸劑棉隆、威百畝等,使用阿維菌素、淡紫擬青霉、側芽孢桿菌、噻唑膦等殺線劑防治。

對于未來防治思路,張新華表示,一要改良土壤,破壞生存環境,如通過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持水量、通透性,增施生物菌肥改變土壤理化性質,通過輪作換茬減低蟲口密度。二是大力推廣阿維菌素、噻唑磷等毒性低的殺線劑灌根。三是提倡冬前耕地。四是使用植物源農藥。

蔬菜根結線蟲需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壽光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劉天英介紹,隨著種植時間的增長,根結線蟲病已經成為保護地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被菜農形象地稱為蔬菜的“癌癥”。發病較輕的地塊一般能造成減產10%~30%,嚴重的減產50%~70%,甚至絕收。根結線蟲病是典型的土傳病害,近距離傳播主要靠土壤和流水,遠距離傳播主要是靠人為,所以該病重在防,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根結線蟲的防治措施包括四大類,一是農業防治,包括輪作換茬、清除病殘、抗性品種、抗性砧木、無病種苗、改良土壤、無土栽培、加強水肥管理等,對于無病棚室要做好防護,杜絕傳入。二是物理防控,包括太陽能燜棚、火焰消毒機等。三是生物防治,包括生物菌+太陽能燜棚以及生物制劑使用。四是化學防治,包括化學藥劑燜棚、定植前后和生長期使用化學藥劑。所有的防治策略都要注意防止根結線蟲的再侵染。

在蔬菜夏季休棚期間,可以使用太陽能消毒與生物菌消毒或化學藥劑消毒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燜棚防治根結線蟲,燜棚結束后在定植前根據棚室情況,增施適量的生物有機肥和生物菌劑,并采取綜合措施防治根結線蟲和其他土傳病害,可以達到改良土壤、從源頭控制病蟲害發生的目的。微生物法和化學法都會結合太陽能消毒一起進行,這樣效果會更好,一般當茬蔬菜或當年蔬菜基本不發生或較少發生危害。

 

羞羞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