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id="oc6wq"><small id="oc6wq"></small></object>
<acronym id="oc6wq"></acronym>
<acronym id="oc6wq"></acronym>
<acronym id="oc6wq"><small id="oc6wq"></small></acronym>
<rt id="oc6wq"><center id="oc6wq"></center></rt>
<rt id="oc6wq"><small id="oc6wq"></small></rt><rt id="oc6wq"></rt><acronym id="oc6wq"><small id="oc6wq"></small></acronym>

假農藥占比下降!2021年農藥監督抽查情況分析

發布時間 :

2023-01-10

農藥產品監督抽查是農藥監管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對于保證農藥產品質量、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規范農藥生產經營秩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21年,農業農村部門采取例行抽查、重點抽查及專項抽查的方式,對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新疆等25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了農藥監督抽查。

01農藥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總體情況

2021年共抽檢農藥有效樣品4,865個,合格樣品4,640個,合格率95.4%,比2020年農藥監督抽查總體合格率(96.2%)降低了0.8個百分點。不合格樣品225個,不合格率為4.6%,其中,檢出假農藥(標明的有效成分未檢出或擅自加入其他農藥成分)86個,占檢測樣品總數的1.8%,占不合格樣品的38.2%。

02農藥質量抽檢結果特點及存在主要問題分析

2.1  質量抽檢結果特點

2.1.1  例行抽查

2021年,通過從農藥市場隨機抽檢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鼠劑等農藥樣品3,794個,合格樣品3,644個,合格率96.0%,比總體合格率95.4%高出0.6個百分點,但比2020年農藥例行抽查合格率97.1%降低了1.1個百分點。

2.1.2  專項抽查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針對敵草快、草甘膦、草銨膦等滅生性除草劑非法添加百草枯及生物農藥非法添加化學農藥開展了專項抽查,取得了明顯成效,滅生性除草劑中檢出非法添加百草枯的比例由2017年的3.8%降低至2021年的0.5%。本次專項抽查共抽檢940個樣品(專項抽查和重點抽查有重合),合格樣品895個,合格率95.2%,比2020年專項抽查質量合格率95.3%降低0.1個百分點。其中,抽檢滅生性除草劑樣品735個,合格樣品710個,合格率為96.6%,檢出含百草枯的樣品4個,占滅生性除草劑樣品的0.5%,占不合格滅生性除草劑樣品的16%。在滅生性除草劑樣品中,抽檢敵草快產品298個,合格樣品291個,合格率97.7%,不合格敵草快樣品中,有3個樣品含量不符合標準要求,有4個檢出百草枯成分,檢出百草枯成分的樣品占敵草快樣品的比例為1.3%,占不合格樣品的比例為75%。抽檢205個生物農藥樣品,合格樣品185個,合格率90.2%,比2020年生物農藥樣品合格率81.6%提高了8.6個百分點。

通過對抽檢質量不合格樣品進行梳理,不合格情形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苦參堿、印楝素、敵草快、多抗霉素B等農藥有效成分未檢出;二是農藥產品中非法添加了蟲螨腈、硫蟲酰胺、二氯異丙蟲酰胺、吡蚜酮、氯蟲苯甲酰胺、己唑醇、三環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高效氯氰菊酯、百草枯等農藥成分。

2.1.3 重點抽查

2021年,農業農村部組織地方對近年來涉嫌質量問題較多的標稱企業開展重點抽查,共重點抽查了618個農藥樣品(重點抽查和專項抽查有重合),合格樣品567個,合格率91.7%,比2021年總體合格率低3.7個百分點,比2020年重點抽查質量合格率93.0%降低了1.3個百分點。在重點抽查中,檢出假農藥樣品23個,占重點抽查不合格樣品的45.1%。產品不合格主要原因為標稱有效成分為阿維菌素、2,4-滴、氟鈴脲、仲丁威、聯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咪鮮胺等樣品的有效成分未檢出,或擅自添加吡蟲啉、唑蟲酰胺、二氯異丙蟲酰胺、啶蟲脒、氟鈴脲、虱螨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馬拉硫磷、氯氰菊酯、噻嗪酮等其他農藥成分。

2.1.4  單、混劑抽查

2021年監督抽查檢測的4,865個樣品中,包括單劑3,689個,占檢測總數的75.8%,合格樣品3,537個,合格率95.9%;混劑1,176個,占檢測總數的24.2%,合格樣品1,103個,合格率93.8%。單劑質量合格率比混劑高出2.1個百分點,與近年來單劑和混劑合格率比例關系趨同。

2.1.5  不同類型農藥

在檢測的4,865個農藥樣品中,殺蟲劑2,241個,占檢測總數的46.1%,合格樣品的2,103個,合格率93.8%;殺菌劑1,002個,占檢測總數的20.6%,合格樣品972個,合格率97.0%;除草劑1,431個,占檢測總數的29.4%,合格樣品1,390個,合格率97.1%;其他191個,合格樣品175個,合格率91.6%。在本次抽檢中殺蟲劑抽查比例最高,其質量略低于除草劑和殺菌劑。

2.2  質量不合格樣品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2021年農藥監督抽檢情況來看,質量不合格樣品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標明的有效成分未檢出;二是擅自加入其他農藥成分;三是有效成分含量、安全控制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四是假冒和偽造農藥登記證號。對于同一產品可能同時存在以下多種情況的,則進行重復統計(不同質量不合格樣品占不合格總數的比例圖6)。質量不合格問題多發生在規模較小的生產企業或非法企業,制售假劣農資的行為常常呈現專業性、隱蔽性強,網絡化銷售不易追查,區域化集中等特點;問題生產企業多未健全完整質量控制體系,相關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產品質量不能有效保證。

2.2.1  標明的有效成分未檢出

在質量不合格樣品中,其中標明的有效成分(或其中1種有效成分)未檢出的樣品有51個,占質量不合格產品的22.7%。

2.2.2  擅自加入其他農藥成分

質量不合格樣品中有53個擅自添加了其他農藥成分,占質量不合格樣品的23.6%。其中1個氟蟲腈樣品中檢出高毒農藥克百威,4個敵草快樣品中檢出百草枯,在蘇云金桿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蟲酰肼等7個樣品中檢出二氯異丙蟲酰胺(CAS:500008-54-8)未登記成分(同一產品同時存在多種情況的重復統計)。

2.2.3  有效成分含量、安全控制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

樣品中含有標明的有效成分,但達不到標準要求的有136個,占質量不合格樣品的60.4%。樣品中有效成分外的安全控制項目達不到標準要求的有6個,占質量不合格樣品的2.7%。

2.2.4  假冒和偽造農藥登記證號

非法生產企業的樣品共7個。假冒、偽造農藥登記證號或農藥登記證不在有效狀態的樣品有29個,占不合格樣品的12.9%。

03我國農藥行業產品質量變化趨勢分析

3.1  產品質量快速提升

為加強農藥監督管理,維護農藥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農業農村部連續開展全國農藥監督抽查工作,農藥產品質量總體合格率從2005年的81.7%到2021年的95.4%,提高了13.7個百分點,其中生物農藥質量合格率從2016年的32.2%到2021年的90.2%,生物農藥質量顯著提升。

3.2  非法添加農藥隱性成分比例下降

歷年農藥監督抽查工作中,將有效成分含量和違規添加其他農藥成分作為檢測的重要內容,通過下圖分析可以看出假農藥占不合格樣品的比例總體呈逐年下降趨勢。

04農藥質量監管建議

4.1  加強地方農業執法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

目前,各地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系和隊伍基本建立,執法體系正在不斷健全。在執法隊伍建設和執法能力方面應繼續強化,積極創新工作體制,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并進一步落實農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及時將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徹查制售假劣農資源頭,嚴厲打擊農業違法行為。

4.2  加強對農藥經銷商的普法培訓

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應嚴格落實《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定期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通過加強對農藥經營者關于法律和業務能力的培訓,強化經銷商進貨把關,規范農藥經營行為。增強經銷商法律和責任意識,更好地指導農民選購、使用農藥,進一步保證用藥安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4.3  合理應用和進一步優化農藥產品可追溯平臺

《農藥管理條例》《農藥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規定標簽上應當有可追溯電子信息碼,故各生產企業應當嚴格落實農藥產品追溯要求,確保產品追溯信息完整,市場監督執法人員應當嚴格審查產品追溯電子碼信息,對于產品包裝信息與追溯電子碼信息不一致的應當繼續追查。進一步優化升級農藥產品的可追溯管理平臺,使得平臺在監督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減少其他廠家假冒的農藥產品在市場上流通。

4.4  完善農藥相關管理規定

《農藥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自2017年修訂出臺以來,個別條款可能出現了不適應農藥發展形勢的情形。建議農業主管部門廣泛調研聽取地方農業主管部門、一線農藥執法人員、相關企業、行業協會等團體的意見,研究完善農藥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農藥生產經營行為,營造良好市場氛圍,保證農藥產品質量。

羞羞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