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及產品開發概況
發布時間 :
2023-01-10
1 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
2018年,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銷售額為575.61億美元,轉基因(GM)種子的銷售額為219.70億美元;全球包括農藥和GM種子在內的總銷售額為795.31億美元,其中,農藥占72.4%,GM種子占27.6%(表1)。
在2018年作物用農藥市場中,果樹和蔬菜(簡稱“果蔬”,包括馬鈴薯、葡萄、梨果等)用農藥所占份額最大,為25.5%;其后依次為谷物15.3%、大豆15.0%、玉米11.3%、水稻10.4%、棉花4.9%、油菜3.3%、甘蔗3.1%、甜菜1.2%、向日葵1.1%、其他8.9%。
2020年的情況也大抵如此,在2020年620.36億美元的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中,各作物用農藥市場所占份額依次為:果蔬25%、谷物16%、大豆15%、玉米11%、水稻10%、棉花5%、甘蔗3%、油菜3%、向日葵2%、甜菜1%、其他9%等。
從2018、2020年的數據來看,玉米用農藥市場是繼谷物和大豆之后全球第三大作物用農藥市場,是僅次于谷物的全球第二大糧食作物用農藥市場。
在2019-2020年全球銷售額領先的作物用農藥市場中,位列前三甲的依次皆為:果蔬用殺菌劑、谷物田除草劑、玉米田除草劑(表2)。
在2018年全球銷售額領先的GM種子市場,玉米和大豆位居前列(表3)。其中,玉米領先于大豆,成為全球第一大GM作物。2018年,全球耐除草劑及抗蟲GM玉米種子的銷售額為117.45億美元,同比增長1.0%,占全球GM種子市場的53.5%。由此可見,生物技術在玉米上的應用最為廣泛。
長期以來,除草劑在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一直處于領先地位。2020年,除草劑的銷售額為274.07億美元,同比增長2.9%,占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的44.2%;殺菌劑的銷售額為168.04億美元,同比增長2.4%,占全球市場的27.1%;殺蟲劑的銷售額為156.81億美元,同比增長3.1%,占全球市場的25.3%(表4) 。
2 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
2018年,全球玉米用農藥的銷售額為64.84億美元,同比增長6.3%,占575.61億美元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的11.3%;2013-2018年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復合年增長率為0.9%,市場趨于穩定。2018年,GM玉米種子的銷售額為117.45億美元,占全球GM種子銷售額的53.5%。
2018年,包括GM種子在內的玉米用農藥總銷售額為182.29億美元,占全球總市場的22.9%。其中,除草劑占24.3%,殺蟲劑占7.1%,殺菌劑占4.0%,GM種子占64.4%,其他占0.2%。
2018年,全球玉米種植面積為1.912億hm2,同比下降0.4% (表5)。其中,中國占22.0%(0.421億hm2),美國占17.3%(0.330億hm2),巴西占8.7% (0.166億hm2),印度占4.8%,歐盟占4.3%,墨西哥占3.7%,尼日利亞占3.4%,阿根廷占2.6%,其他占34.4%。
2018年,全球玉米總產量為11.217億t,同比增長4.3%,這主要得益于一些主要玉米生產國有利的天氣條件。其中,美國占總產量的32.7%(3.663億t),中國占22.9%(2.573億t),巴西占7.2%(0.808億t)(表5)。
2018年,全球玉米的單位面積產量為5.9t/hm2。其中,美國為11.1t/hm2,歐盟為7.8t/hm2,阿根廷為6.3t/hm2,中國為6.1t/hm2。
由此可見,2018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全球第一;玉米總產量全球第二,次于美國;玉米單位產量全球第四,次于美國、歐盟、阿根廷。
美國玉米種植的主要驅動因素有:出口至發展中國家、生產乙醇等。2018年,美國約38.3%的玉米用于生產乙醇,生產的乙醇量約占乙醇總產量的95%。乙醇主要與汽油結合,形成生物燃料,如E10、E15、E85等。另外,美國乙醇還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市場包括巴西、加拿大、印度等。2016年,中國是美國燃料乙醇出口的第三大市場,但近年來由于征收進口關稅,美國出口中國的燃料乙醇量急劇下降,所以美國谷物理事會正瞄準其他亞洲國家,以出口其燃料乙醇,如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等。
近年來,玉米在拉美地區的種植面積大幅增加,成為此地區的重要出口產品,尤其是出口到中國。2018年,巴西玉米的種植面積下降5.5%,這是因為大豆和棉花的經濟回報更高。一直以來,阿根廷玉米種植面積較小,但2018年種植面積增加了2.0%,然而由于嚴重干旱,產量下降23.2%。
在歐盟,小粒谷物的生產占據統治地位,該地區生產的許多玉米用作動物飼料。在東歐,玉米是一種重要的主糧作物,尤其是在該地區的南方。前幾年,歐盟的玉米種植面積穩步下降;但2018年,歐盟28國的玉米種植面積基本持平(+0.1%),歐洲國家玉米總產量同比增長3.5%,這主要得益于羅馬尼亞、匈牙利有利的雨水條件,尤其是羅馬尼亞的玉米產量更是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
從玉米用農藥各地區市場來看(表6),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市場最大,占43.6%;其后依次為拉丁美洲(22.4%)、歐洲(17.4%)、亞太(13.5%)、非洲和中東(3.1%)。
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用農藥市場,2018年玉米用農藥銷售額為25.03億美元,占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的38.6%,占北美自由貿易區玉米用農藥市場的88.4%(表7)。這一年,該地區玉米用農藥銷售額為28.30億美元,同比增長8.6%,占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的43.6%。
巴西是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大玉米用農藥市場,2018年的銷售額為8.88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占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的13.7%,占拉美地區玉米用農藥市場的61.2%(表8)。由此,美國和巴西共占據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的52.3%。在拉美地區,阿根廷是繼巴西之后的第二大玉米用農藥市場,占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的5.5%,占拉美地區玉米用農藥市場的24.6%。這一年,拉美地區的玉米用農藥銷售額為14.51億美元,占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的22.4%。
2018年,盡管歐洲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同比增長0.1%,產量增長3.5%,但該地區玉米用農藥銷售額同比下降3.2%,為11.26億美元,占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的17.4%(表9)。產量的增長主要得益于部分東部地區國家有利的天氣條件,尤其是烏克蘭和羅馬尼亞玉米產量達到了創記錄水平。
2018年,亞太地區玉米用農藥的銷售額為8.78億美元,同比增長8.1%,占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的13.5%。中國為全球第三大、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玉米用農藥市場,2018年的銷售額為5.92億美元,占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的9.1%,占該地區玉米用農藥市場的67.4%(表10)。
3 玉米用三大類農藥市場及領先產品
在2018年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中,除草劑的銷售額為44.28億美元,同比增長5.7%,占玉米用農藥市場的68.3%,2013-201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0.9%。殺蟲劑的銷售額為12.86億美元,同比增長7.3%,占玉米用農藥市場的19.8%,2013-201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0.1%。殺菌劑的銷售額為7.25億美元,同比增長7.7%,占玉米用農藥市場的11.2%,2013-201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4%。其他農藥的銷售額為0.45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占玉米用農藥市場的0.7%。
3.1 玉米田除草劑市場的領先產品
2018年,玉米田除草劑市場的前十大產品依次為草甘膦、莠去津、精異丙甲草胺、硝磺草酮、乙草胺、煙嘧磺隆、環磺酮、噻酮磺隆、異噁唑草酮、氟吡草酮。玉米田除草劑前十大市場依次為美國、巴西、中國、阿根廷、法國、墨西哥、德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俄羅斯。
2018年,美國玉米田除草劑市場的銷售額為16.12億美元,同比增長9.8%,2013-2018年復合年增長率為4.2%;其市場領先產品有草甘膦、硝磺草酮、精異丙甲草胺、乙草胺、莠去凈、噻酮磺隆、異噁唑草酮、環磺酮等。
2018年,巴西玉米田除草劑市場的銷售額為4.65億美元;其市場領先產品有草甘膦、莠去津、環磺酮、硝磺草酮等。
2018年,中國玉米田除草劑市場的銷售額為4.44億美元,同比增長8.3%;其市場領先產品有乙草胺、莠去津、煙嘧磺隆、草甘膦、草銨膦、百草枯、2,4-滴、甲草胺等。
3.2 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的領先產品
2018年,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的前十大產品依次為吡蟲啉、氯蟲苯甲酰胺、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蟲嗪、高效氯氰菊酯、七氟菊酯、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聯苯菊酯。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的前十大國家依次為美國、巴西、中國、墨西哥、阿根廷、法國、意大利、越南、匈牙利、加拿大。
與玉米田除草劑市場一樣,美國、巴西、中國也是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的前三大領先國。2018年,盡管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同比下降1.2%,但其玉米用殺蟲劑市場同比增長8.6%,銷售額為4.69億美元,占全球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的36.5%。該市場領先產品有聯苯菊酯、炔螨特、七氟菊酯、丁基嘧啶磷、噻螨酮等。
巴西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用殺蟲劑市場,其2018年的銷售額為2.16億美元,同比增長10.8%,占全球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的16.8%。巴西與美國玉米用殺蟲劑市場差異較大,這是因為巴西玉米根蟲問題較小,因此,葉面用殺蟲劑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巴西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的領先產品有噻蟲嗪、吡蟲啉、乙酰甲胺磷、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滅多威、乙基多殺菌素等。
2018年中國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為1.15億美元,同比增長6.5%。該市場領先產品有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辛硫磷、阿維菌素、敵敵畏、乙酰甲胺磷等。除化學農藥外,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上也有較大的市場。
3.3 玉米用殺菌劑市場的領先產品
2018年,玉米用殺菌劑市場的前十大產品依次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環丙唑醇、葉菌唑、戊唑醇、苯并烯氟菌唑、肟菌酯、代森錳鋅、氟環唑、多菌靈。玉米用殺菌劑市場的前十大國家依次為美國、巴西、中國、阿根廷、加拿大、印尼、意大利、泰國、俄羅斯、烏克蘭。
在玉米用殺菌劑市場,美國依然排在第一,2018年的銷售額為4.15億美元,同比增長8.1%;2013-2018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6%。其市場領先產品有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種菌唑、苯并烯氟菌唑、丙環唑等。
巴西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國,玉米生產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第二大市場,2018年巴西玉米用殺菌劑的銷售額為1.73億美元,同比增長9.5%。其市場領先產品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環丙唑醇、戊唑醇、肟菌酯、氟環唑等。
中國是全球第三大玉米用殺菌劑市場,2018年的銷售額為0.33億美元,較美國和巴西的相關市場落差較大。其市場領先產品有多菌靈、種菌唑、百菌清、三唑酮、嘧菌酯、苯醚甲環唑等。
4 玉米用農藥發展進程及研發上市產品
在玉米用農藥市場,除草劑(約占70%)的市場地位最為突出,其次為殺蟲劑(約占20%),兩者接近該市場90%的份額,而殺菌劑的市場份額略超10%。
4.1 玉米田除草劑發展進程及研發上市產品
傳統上,在玉米種植前或苗前使用廣譜除草劑防除雜草,如莠去津、甲草胺、茵草敵、丁草敵、2,4-滴等,其中一些產品目前仍占據重要的市場地位。近年來新的、專用化產品驅動了玉米田除草劑市場的增長。最初,在玉米田主要防除闊葉雜草,目前禾本科雜草防除的重要性逐漸提高。
在禾本科雜草防除方面,在早期異丙甲草胺很重要,但隨著磺酰脲類除草劑,尤其是煙嘧磺隆、氟嘧磺隆、砜嘧磺隆的上市,使玉米用除草轉向苗后禾本科雜草防除。這些產品對闊葉雜草也有一定的防控作用。這一轉變主要受到少耕、免耕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動。該領域其他重要的產品還包括孟山都和捷利康的安全型乙草胺,先正達三酮類除草劑磺草酮(后剝離給拜耳)、硝磺草酮,山道士(繼而賣給了巴斯夫)的二甲吩草胺,住友化學的丙炔氟草胺,羅納-普朗克(現拜耳)的異噁唑草酮,以及拜耳的氟噻草胺、甲酰胺磺隆等。向苗后防控的轉變也推動了闊葉雜草除草劑的大量上市。較早開發的產品包括種植前和苗前使用的除草劑麥草畏,苗后使用的除草劑溴苯腈、滅草松、噠草特等。
繼而,磺酰脲類除草劑氯吡嘧磺隆(孟山都)、氟磺隆(諾華),磺酰胺類除草劑唑嘧磺草胺(陶氏益農)、磺草唑胺(陶氏益農),以及氟烯草酸(住友化學)、唑草酮(富美實)也獲得了成功。
玉米田雜草防控轉變的最大推動力來自耐除草劑性狀玉米的上市。1992年,耐咪唑啉酮類除草劑玉米上市,這些品種是通過常規育種技術生產而來。1997年,耐草銨膦LibertyLink(LL)玉米在美國上市;緊接著,Bt/LL堆積性狀玉米上市;1998年,耐草甘膦Roundup Ready(RR)玉米上市。耐除草劑玉米的推廣穩步增長。
Roundup Ready技術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在阿根廷和巴西快速增長。轉基因玉米的推廣還得益于堆積性狀玉米的上市,此品種玉米能夠應對歐洲玉米螟和玉米根部害蟲的抗性問題。
在美國Roundup Ready作物田,草甘膦抗性雜草問題日益突出;在拉美地區,此問題更加嚴重。很顯然,最近新上市產品或以單劑、或以復配產品的形式被定位用于防除這些抗性雜草,并促使孟山都(現拜耳)打Roundup Ready Plus Crop Management Solutions平臺,以多樣化的防治手段應對草甘膦抗性雜草問題。
21世紀初,許多對羥基苯基丙酮酸雙氧化酶(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進入玉米田除草劑市場,尤其是硝磺草酮和環磺酮;ALS抑制劑類除草劑發展也較好,尤其是甲酰氨基嘧磺隆和噻酮磺隆。
繼2001年先正達上市基于硝磺草酮的產品Lumax(硝磺草酮+莠去津+精異丙甲草胺)之后,玉米田選擇性除草劑市場發生了改變。Lumax具有3種不同的作用機制,苗前處理,一次性地持效防控雜草,非常適合于RR(Roundup Ready)戰略,即通過苗前處理防控早期雜草,其后在玉米封行前使用草甘膦防控雜草。在歐洲,硝磺草酮也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許多其他除草劑復配產品也參與玉米田除草劑市場的競爭,尤其是拜耳的Corvus(噻酮磺隆+異噁唑草酮)、陶氏益農(現科迪華)的SureStart(乙草胺+唑嘧磺草胺+二氯吡啶酸) 、巴斯夫的Status(氟吡草腙+麥草畏)和Verdict(二甲吩草胺+苯嘧磺草胺)等。
2006年,有2個新的闊葉雜草除草劑進入玉米田除草劑市場,其中之一是巴斯夫的苯唑草酮,這是一個專用玉米田闊葉雜草除草劑,2006年由Amvac公司引入美國市場;另一個是德山公司上市的烯草胺,該產品還可用于大豆田。
2007年,拜耳上市了三酮類除草劑環磺酮,防除闊葉雜草;2009年,公司又上市了具有交叉防治譜的噻酮磺隆。同樣于2009年,巴斯夫上市了苯嘧磺草胺(通用名:saflufenacil;商品名:Kixor),這是一個非常廣譜的除草劑,可以與草甘膦復配用于Roundup Ready作物,防除闊葉雜草。
2011年,組合化學上市了砜吡草唑,該產品抑制雜草體內極長鏈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能有效防除玉米、小麥、大豆、棉花、向日葵等作物田禾本科雜草和草甘膦抗性雜草。其比乙酰苯胺類除草劑用量低,拜耳、巴斯夫、富美實、Valent等公司皆獲得了該產品的部分權利。
2015年,先正達上市了氟吡草酮與硝磺草酮、精異丙甲草胺、莠去津的4元復配產品Acuron。氟吡草酮為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除玉米外,還被開發用于甘蔗、谷物田,種植前、苗前、苗后使用,防除禾本科和闊葉雜草。
2016年,石原產業株式會社(ISK)上市了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tolpyralate(開發代號:SL-573),這是苯甲酰吡唑類除草劑,苗后防除玉米田闊葉雜草,用量低,在日本銷售的商品名為Brucia Flowable。另外,公司亦已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國家取得登記。
氟嘧硫草酯(通用名:tiafenacil;開發代號:DCC-3825;商品名:Terrad′or)是一個非選擇性除草劑,具有觸殺和脫葉作用。該產品是由福阿姆韓農開發的新型脲嘧啶類PPO抑制劑,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一個有效成分。作為觸殺型除草劑,該產品主要定位于玉米、大豆、小麥等作物市場;作為脫葉劑,主要用于蘋果樹、梨樹、柑橘樹、葡萄、堅果樹等果樹。2018年,氟嘧硫草酯與草甘膦的復配產品Terrad′or Plus在韓國率先上市;同年,還在韓國上市了氟嘧硫草酯與草銨膦的復配產品Terrad′or Gold。2019年,福阿姆韓農在斯里蘭卡上市了基于氟嘧硫草酯的產品Terrad′or ME。公司還在全球多個主要市場積極開展登記工作,包括澳大利亞、巴西、中國、多個南亞國家等。
2020年,清原農冠在我國上市了自主研發的玉米田第三代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苯唑氟草酮(通用名:fenpyrazone;商品名:清原金玉盈、金穩玉),這是苯甲酰吡唑類化合物。苯唑氟草酮具有內吸傳導作用,殺草活性高,苗后莖葉處理,防除玉米田闊葉雜草及禾本科雜草,并能防除抗性雜草,對玉米安全,對后茬作物也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2020年,巴斯夫登記了三嗪酮類除草劑三氟草嗪(通用名:trifludimoxazin;開發代號:BAS850H),這是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劑,防除谷物、玉米、大豆等作物田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
另外,富美實正在開發2個玉米田除草劑F9960和F4050。F9960防除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田闊葉雜草;F4050防除玉米、谷物、向日葵、水稻等作物田闊葉雜草[4];氯酰草膦為華中師范大學研發的丙酮酸脫氫酶抑制劑,用于玉米、麥田、草坪、果園、茶園等,防除闊葉雜草及部分禾本科雜草,其安全性好,用量低;甲基喹草酮是由華中師范大學自主研發的喹唑啉酮類除草劑,為HPPD抑制劑,用于玉米等作物田,苗后處理,防除闊葉雜草及禾本科雜草。
玉米田除草劑不斷迭代升級,形成了較為全面的防控體系。目前,在玉米田防除禾本科雜草的除草劑中,有種植前和苗前都可以使用的異丙甲草胺等。在玉米田防除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的除草劑中,有種植前使用的草甘膦、苯草醚等;苗后使用的煙嘧磺隆、環磺酮、氟磺隆、苯唑草酮、甲酰氨基嘧磺隆、氟吡草腙等;種植前、苗前使用的乙草胺、二甲吩草胺、異噁唑草酮、西瑪津等;苗前、苗后使用的丙炔氟草胺、磺草酮、硝磺草酮、砜嘧磺隆、特丁津等;種植前、苗前、苗后使用的二甲戊靈、莠去津、噻酮磺隆、烯草胺等。在玉米田防除闊葉雜草的除草劑中,有種植前、苗前使用的麥草畏等;苗前、苗后使用的唑嘧磺草胺等;苗后使用的雙氟磺草胺、氨氯吡啶酸、唑草酮、溴苯腈、2,4-滴、滅草松、二氯吡啶酸等。
4.2 玉米用殺蟲殺菌劑發展進程及研發上市產品
造成玉米經濟損失最大的害蟲有玉米根部害蟲和歐洲玉米螟。傳統地,廣譜性產品領銜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為了防治危害性較大的害蟲,如玉米根部害蟲等,克百威、毒死蜱、特丁硫磷等土壤處理殺蟲劑曾領銜市場。然而,對克百威顆粒劑采取的管理行為改變了美國和歐洲玉米用殺蟲劑市場。1988年,捷利康上市了七氟菊酯(商品名:Force),這是第一個土壤處理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它對玉米根部害蟲具有新的作用機制。
20世紀90年代,除了2個有機磷類殺蟲劑外,幾乎沒有新產品進入玉米用殺蟲劑市場。其中之一是拜耳的丁基嘧啶磷,其以與氟氯氰菊酯的復配產品Aztec上市;另一個是杜邦公司的氯氧磷,商品名為Fortress(后剝離給了Amvac公司) 。吡蟲啉主要作為種子處理劑用于玉米。氟蟲腈是許多年來第一個進入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的新的化學類型的產品,主要防治玉米根部害蟲,其內吸活性使其對第一代歐洲玉米螟也有部分防效。目前,新煙堿類產品在玉米用殺蟲劑市場處于領先地位,這些產品可用于種子處理、土壤處理、葉面處理。
在玉米害蟲防治方面,最大的變化來自生物技術。第一代Bt玉米可用于防控歐洲玉米螟,第二代Bt玉米于2003年在美國上市,防控玉米根部害蟲、螟蟲及其他害蟲等。Bt玉米對常規化學殺蟲劑的商業化影響有限,因為其他害蟲也必須防治;然而,玉米根部害蟲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土壤害蟲。市場趨向于種植含Bt抗根部害蟲性狀的玉米種子,加上種子處理或土壤處理的殺蟲劑,來防治玉米根部害蟲及其他害蟲。
自氟蟲腈和新煙堿類殺蟲劑上市以來,玉米用殺蟲劑的研發一直受到限制。最近上市的產品有拜耳和日本農藥株式會社上市的氟苯蟲酰胺,防治鱗翅目害蟲;杜邦的氯蟲苯甲酰胺也大量用于玉米,公司的廣譜殺蟲劑溴氰蟲酰胺(商品名:Cyazapyr)于2012年上市,該產品也在玉米上使用。沈陽中化研發的四氯蟲酰胺也用于防治玉米螟等。
2018年,日本明治制果和巴斯夫開發的雙丙環蟲酯(通用名:afidopyropen;開發代號:ME5343)上市,該產品防治玉米、果蔬等許多大田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蟲;2020年,三井化學和巴斯夫共同開發的廣譜殺蟲劑溴蟲氟苯雙酰胺(通用名:broflanilide;開發代號:MCI-8007)上市,防治玉米、果蔬等作物的鱗翅目、鞘翅目、薊馬類害蟲等;2020年,拜耳上市了雙酰胺類殺蟲劑四唑蟲酰胺(通用名:tetraniliprole;開發代號:BCS-CL73507),防治玉米、果蔬等作物的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害蟲等,并能高效防治危害玉米的草地貪夜蛾。另外,富美實正在開發F4260,防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害蟲及一些蚜蟲等。
玉米田線蟲防治也是一個重要課題。堅強芽孢桿菌(Bacillus firmus;商品名:Votivo)是拜耳2010年上市的種子處理劑,主要與噻蟲胺復配防治線蟲;孟山都(現拜耳)上市了噁二唑類殺線蟲劑tioxazafen(商品名:NemaStrike;開發代號:MON102133SC),該產品防治玉米、棉花、大豆、蔬菜等作物田的多種線蟲,如玉米根腐線蟲、根結線蟲等。
在玉米用殺菌劑領域,新近上市和正在開發的產品有巴斯夫上市的新型異丙醇三唑類殺菌劑氯氟醚菌唑(通用名:mefentrifluconazole;開發代號:BAS 750 F;商品名:Revysol),這是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脫甲基抑制劑(DMI)。該產品殺菌譜廣,用于谷物、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等作物防治許多病害,包括尾孢菌、殼針孢葉枯病菌引起的玉米病害,銹病,北方玉米葉枯病等;富美實的廣譜SDHI類殺菌劑F9650,主要用于玉米、大豆及其他作物,防治枯萎病和殼針孢菌引起的病害等;意賽格和富美實聯合開發的SDHI類殺菌劑氟茚唑菌胺(通用名:fluindapyr;開發代號:IR9792/F9990),現歸于富美實旗下,該產品用于玉米、谷物、大豆、水稻等作物,防治多種病害,包括葉枯病、紋枯病、稻瘟病、菌核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大豆亞洲銹病,以及殼針孢菌、鏈格孢菌引起的病害等。
5 玉米用農藥市場展望
繼20世紀90年代中期GM玉米上市以來,新的生物技術的推廣成為影響玉米用農藥市場的主要因素,未來這一趨勢仍將持續,通過上市新的耐除草劑性狀來解決許多除草劑日益嚴重的抗性問題,尤其是草甘膦。最近上市的轉基因性狀玉米種植面積增加,未來幾年仍將有新的轉基因性狀玉米上市,所有這些或將有助于推動玉米用農藥市場的增長。對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可能包括Bt玉米的進一步推廣(尤其是多性狀玉米的推廣)、土壤處理殺蟲劑、種子處理劑等。在阿根廷,玉米蔗螟和根螢葉甲已對Bt玉米產生抗性,并可能進一步蔓延。這些性狀的藥效下降或將提升殺蟲劑的銷售額。
展望2023年,全球玉米用農藥市場有望達78.93億美元,2018-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4.0%(表12)。這一增長可能主要來自于除草劑市場,期間,玉米田除草劑的銷售額有望增長8.90億美元,2023年達53.18億美元。巴西可能是玉米田除草劑市場增長的主要貢獻者,2018-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5.1%。